|
![]() |
3月23日-3月26日,博鰲亞洲論壇在中國海南博鰲如期舉行。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以“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為主題,與會嘉賓分別就時下經濟的熱點問題進行了討論。
作為一個非官方的國際性組織,博鰲亞洲論壇包括了25個亞洲國家和澳大利亞,體現中國在亞洲商界話語權的重要時點。所以每年的博鰲都會有我國高層發出一些重磅級的講話,而且由于是非官方屬性,一些話的尺度會稍微大一些。那么,對于LED產業來說,博鰲亞洲論壇究竟傳遞了哪些重要信號?
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會
環顧當今世界,全球經濟增長依然低迷,“黑天鵝事件”事件頻出,貿易保護主義沉渣泛起,經濟全球化似乎走到了一個艱難的十字路口。
“過去40年,貿易一直推進全球化的發展,而全球化又成為全球增長的一個驅動力。”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格羅夫說,由于并不是所有國家都從這些進步中同等受益,因此公平很重要,“我們要確保社會的各階層都有機會從發展中有所受益。”
全球化的“中國選項”目標明確,首先,中國提出了新的全球化理念,概括起來有8個字,開放、包容、共享、協調;第二,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以自由貿易為主線,促進多邊、雙邊自由貿易的進程;第三,“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新主角”。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版的全球化設想,對沿路沿線的國家來講,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說各自確定的目標都在“一帶一路”大的盤子里面加以推進,走向命運共同體是可以預期的。
在一個主題為“民營企業圓桌: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閉門會上,30多位中國企業家更是圍繞走出去和全球化討論熱烈。現場的一項無記名調查顯示,認為2017年民企在海外投資活躍度會提高的占66.7%,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選擇了會“降低”。
對于“特朗普政府貿易/稅收政策的推行對貴公司的影響是什么”這一調查,62.5%的企業家選擇了“沒有特別影響”,甚至12.5%的人選擇了“正面影響”,其他25%的人選擇了“負面影響”。
顯然,盡管面對各種各樣的保護主義,但是中國民企對于走出去的信心保持樂觀態度。
商務部前副部長廖曉淇說,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不管是走出去的還是沒有走出去的,對外投資的意向非常強烈,這也是大勢所趨。以前主要是國企走出去,現在走出去的國企只占10%多點,大多是民營企業。
經濟學家朱云來認為,“一帶一路”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大機會,涉及65個國家,加起來人口是中國人口的2倍,GDP是中國的1.8倍,國土面積是中國的3倍,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無論是貿易還是投資的廣闊發展前景,都給走向國際市場的中國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一帶一路”令他們國際化的腳步走得更加扎實,而且拓展了商業合作可能性。
此前業內有專家提出,“一帶一路+一燈”,也就是說一帶一路到哪里,中國的LED燈就可以到哪里。隨著當前“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的實施推進,中國LED企業“走出去”迎來了戰略窗口期和發展黃金期。現在,企業走出去的目的不一樣了,從過去1.0產品輸出時代,轉型到2.0品牌輸出階段,甚至包括中國文化的輸出。而且企業走出去的模式,主要以并購渠道和并購品牌為主。
中國很多企業有牌無品?
在“設計:不僅是美”分論壇中,多位與會嘉賓圍繞企業品牌建設展開討論。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榮譽副會長兼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認為,中國當前不應是做品牌,而是提高產品質量、標準,現在很多企業是有牌無品。中國人的哲學跟我們講的品牌不一樣,三口為品,這是中國的哲理,中國5000年的文明要從零開始。
“第一口,餓極了,你吃飯有品位嗎?沒品。第二口,暴發戶到處炫耀,我們國家富了,有錢了,都要樹立自己的品牌。第三口,冷靜下來要減肥,吃素,還想到中國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夠兩千萬人吃一年。”柳冠中進一步說,中國很多當前處于第二階段。
而Georg Jensen 董事長兼首席創意總監、NAUTICA 創辦人兼首席設計師朱欽騏則認為,一個國家品牌建設最終目的不是創造本土品牌,而是去創造一些普適的、大家都能夠去認可、欣賞的設計,這才是真正好的品牌。朱欽騏表示,在橫向的文化之間交互,好的設計是普適的,而不要講什么美國品牌、德國品牌、中國品牌。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
現階段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變革時期。第四次工業革命關系到實體經濟、技術和創新,涉及實體經濟、虛擬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和人工智能制造,事關如何運用創新讓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獲得新的發展動力。
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慶洪則表示,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智能化為核心將各種技術融合在一起。未來10年到15年,實體經濟將會發生真正的革命, 即通過智能制造、智能服務為人們提供智能的產品。
無處不在的移動網絡,體積更小、價格更低、功能更強大的傳感技術,以及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的出現,第四次工業革命無論在發生速度、涉及規模還是影響力上,都將遠超前三次技術革命。那么如何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來改造傳統企業?作為傳統產業代表,曾慶洪表示,關鍵就是要通過智能制造,圍繞市場需求,研發和生產智能產品,提高組織效率,匹配好智能服務。
智能照明將成為LED企業搶占第四次工業革命風口的主要切入口。眾所周知,智能照明除包含光源外,還包含傳感器、控制系統、軟件開發、云平臺、人工智能、工業設計、語音識別等部分,因此,LED企業要做好智能照明,必須跨界。而對于物聯網企業來說,智能照明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環,微軟、IBM、阿里、華為、小米、騰訊等眾多國內外品牌知名企業紛紛跨界進入智能照明領域,搶占智能照明行業就是最好的見證。也就是說,只有通過跨界的交互合作,實現照明與硬件和物聯網的結合,才能實現真正人性化的智能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