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產業研究院《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從長期看,城市基礎數據應該成為城市大數據的主流,而除了實體智能設備采集的數據外,虛擬數據也將成為城市大數據的重要一環,人工智能也將成為城市大數據的放大器。未來城市大數據將隨著數字城市、人類城市、物理城市三個方面深度融合,擁有越來越深厚的內涵。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數據和信息是重要“助推器”。

信息和數據無處不在
智慧城市基于海量的數據作為基礎,同時在這些數據上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很多技術的融合以及信息架構的植入,來對用戶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當中的很多需求提供意見和建議。
智慧城市的根本出發點和本質是“融合”,把海量信息和數據進行融合,來為更多的基礎城市運行系統之間的運行保駕護航,從而實現更加有效的服務和管理。從用戶角度來說,以人為本也是智慧城市理念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精髓,智慧城市核心是構筑面向市民的泛在的、機會均等的城市服務。
智慧醫療
智慧醫療主要基于強大、先進的物聯網來實現患者與醫院醫務人員以及醫療機構之間的互聯互通,幫助用戶在就醫從始至終的各個環節上更加高效和便利,據了解,當前中國智慧醫療市場正在向移動化的趨勢發展,同時在這個方面所產生的數據量也是十分巨大的,一個中等規模的城市用50年積累的資料就可以高達10PB左右,由此看來,智慧醫療作為智慧城市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確實改變了用戶很多。
放眼全球市場,目前的智慧醫療行業美國和日本是比較先進的,其在具體應用方面主要有三種方式,遠程醫療、疾病管理和藥物管理幾部分,根據權威市場調研機構的報告顯示,現在已經有超過50%的移動端用戶在使用移動醫療應用,比如智慧膠囊、智慧護腕以及智慧健康監測等等。
智慧交通應用
衣食住行當中的“行”其實一直以來都受到用戶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于像我們這樣的上班族來說,交通運行是否順暢,用戶上下班途中如何機動的選擇一條暢通的道路,這都是智慧交通帶給我們的改變。
放眼現在國內智慧交通領域,除了個別國外廠商之外,在單項產品提供方面,除停車設施等生產制造略顯復雜的工藝產品,其他精密性的智慧交通設備如攝像機、超聲波檢測器、交通信號機等走出國門的實力還有待加強。而在施工與系統集成方面,國內還多數依賴于援建工程。
智慧城市要拒絕“孤立”
我們前文提到了,智慧城市重要的就是“融合”,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如何運用強大的數據資源來提升大數據分析能力以及高水平的應用,這點是毋庸置疑非常重要的,對于當前的智慧城市來說,數據之間的不開放以及信息相對孤立的問題是需要首先改變的。
從用戶角度來說,對于數據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關注度是非常高的,同時還有對于架構和平臺的管理問題,只要這兩點在整個智慧城市當中得到解決,那么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就得到了改善和提升,也有業界專家表示,當前智慧城市“信息孤島”的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這點也是制約智慧城市發展的最大瓶頸,對于數據來說,在開放數據當中尋求來源,才能夠讓智慧城市的數據收集變得更加高效和全面,這樣也就大大提升了智慧城市的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