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久前,艾比森利用零首付掀起了一陣風暴,而與零首付同時出臺的“風暴式”消息,便是零首付系列產品均在原價基礎上再降價22%,真正讓利消費者。如果說,前面的零首付給了行業一流企業一個行業標準,那么22%的降價措施對于諸多同行者來說,無疑是一顆炸彈,引爆了行業。這是怎么了,艾比森的這手出人意料的棋局該如何看待?
然而,無獨有偶,作為中國電商領域行業巨頭之一、剛剛扭虧為盈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于近日發言:同年8月,京東將投入10億元,發起針對天貓超市的價格戰。
兩大不同領域行業巨頭同時做出降價決定,是巧合嗎?
漲價?不漲價?
在看待艾比森的降價行為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整個LED行業的“漲價潮”。
自2015年,上游LED原材料企業尤其是芯片與面板等企業原材料就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狀況,上游芯片廠商發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漲價通知。單次漲幅高達25%。原材料上漲,為保持利潤,在使用同等原材料的情況下,造成了眾多LED中下游企業以及集成商連鎖反應式的價格上調。這樣的的情況是顯而易見的,筆者就不費過多語言來贅述了。
至于上游LED芯片廠商的原材料漲價,其歸根結底,還是在于國內掌握基礎技術的廠商過于極少,而下游LED廠商以及集成商的數量過于龐大。整個行業呈現出了一定的不協調發展。
話歸主題,連鎖反應,這是漲價潮的正常過程,然而,事實卻并不是一個比較正常的“連鎖”。可以發現,整個LED行業的漲價目前還多是對于大型企業來說,中小型企業的漲價形勢并不明顯。并沒有形成一個正常的“流程”式漲價。這與企業之間的經營模式有著本質的關聯。
大企業靠品牌,小企業靠關系。中小企業一旦漲價,不可避免的“談錢傷感情”,造成老客戶的資源流失。在中小企業來說,“領土擴張”本就是個難事,在那一畝三分地還能混口飯,除了那塊地,就只能是一條難壓地頭蛇的小龍,將會丟掉部分市場。說這時,未曾漲價的企業發展路線基本上有這幾種應對措施:通過優化產品結構,節省產品原材料;簡化生產程序,降低人力成本;擴大企業產量,增大銷量等方式來化解漲價所帶來的壓力。
如此看來,在保證合理利潤空間以及如今多數企業要求的利潤率逐年上升的規定下,想以原有的價格買到和原來一樣的LED顯示產品,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基本上成為了不可能,無論不漲價或是漲價,多數企業都在暗地里實行不可見的“隱形漲價”!
當然,也不排除些許企業懷著“咬咬牙就過去了”的僥幸心理保持原價原質量。
為什么是艾比森?
那么問題來了,在龍頭企業漲價的前提下嗎,為什么是艾比森,以近四分之一的降價措施開啟了反常價格戰?
第一、艾比森情懷。2007年,丁彥輝率領的艾比森團隊看見,世界LED顯示領域一直被日本日亞等國際巨頭壟斷,幾乎占據了顯示屏百分之七八十的成本,丁彥輝一方面因日本人對自己產品品質的高度自信和這種強硬的商業態度惋惜和遺憾,一方面又自愧弗如,無可奈何!丁彥輝帶領的小蜜蜂團隊急切呼吁一個強大的民族品牌的出現!
也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艾比森人投入所有的積蓄,孤注一擲,引入國際領先的技術團隊,進口了行業最先進的設備,按行業的最高標準要求自己,采用亞太地區最好的原材料,研制出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LED燈,并且迅速地規模化生產,很快又進行了二期投資,把產能硬是提升到了50kk一個月,現在,艾比森每個月擁有50kk的產能,為艾比森的規模化生產奠定了良好的信心基礎。
第二、艾比森有穩定的銷售。目前艾比森的產品暢銷全球118個國家,眾多的客戶,保證了艾比森穩定的銷售量與良好的庫存控制。
第三、艾比森有雄厚的資金。十年經營,使得艾比森擁有非常充足的現金流;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給予艾比森2.5億元的授信額度,再加上基金投入,都使艾比森得以標準化生產,從而彰顯規模優勢。
第四、艾比森有行業最優質的供應商的大力支持。經過十年的厚積薄發,艾比森在這個行業的供應商心目中,積累了良好的信譽,正如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信譽是一種資本,而且是金不換的資本。各大供應商都爭先恐后的供貨,幾乎是傾盡全力提供最好的產品、最優質的服務和最有競爭力的價格,從而也保證了艾比森規模化生產所帶來的巨大的成本優勢。
“價格戰”是二元命題
那么問題來了?價格戰到底是個什么東西,有人歡喜有人愁?
劉強東盈利了,選擇了價格戰;艾比森巨頭了,選擇了降價,贏得了媒體的紛紛點贊。與之成對比的是,2016年,不僅在于顯示領域,整個實體產業由于互聯網經濟的侵入,并不十分好過,尤其是中小企業的降價風,不過迎來的的卻并不是贊譽,而是十足的打擊。在這里,筆者在表示對某些企業降低質量來造成降價假象的表現深惡痛絕之時,也給予一定程度的理解,畢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讓中小企業利薄呢。不過,此處注意,是理解,不是諒解。
在沒有降低質量,同時保持利潤的情況下進行價格戰,利于產品的普及化,正如艾比森與京東,憑借自主的優勢進一步贏得市場的認知與認可,百利而無一害。對于行業來說,也能進一步進行洗牌與優勝劣汰。資源將更加集中于規模、技術并存的高端企業,或是有著獨有核心競爭力、獨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中小企業之間的洗牌則將進入以原有市場、價格維持、打造生態鏈來進行更為慘烈的野蠻式洗牌。
從漲價潮上來看,如何順潮而生,唯有此法。然而,如何迎潮而上?則是另一重命題。
在上游芯片市場能夠與中下游市場、以及大眾需求達到平衡,漲價潮或將被逼退。然而,相對于簡單粗暴的野蠻洗牌求生之路,這條技術突破、建立核心價值觀與核心競爭力的制度與技術完善之路更為艱難。與互聯網創業相比,實體企業家則需要更多的“硬實力”來通過為社會謀利的方式進而讓自己獲利。
一個是簡單粗暴,卻難以長久的求生之道,講求隨機應變;一個是復雜多艱,建立核心競爭力以傲視群雄或是無冕之王的王者之道,你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