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美國和韓國研究人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種新型的nanoLED,據稱具有前所未有的亮度級,可同時用于作為光發射器與光探測器,以及包括實現新型態的互動顯示器等。
這種經全溶液處理的雙異質接面奈米棒(DHNR)光響應LED包括量子點直接在奈米棒中接觸兩種不同的半導體材料。在此配置下,量子點根據電壓偏置,可增強輻射復合(有利于LED)或導致光生載子的有效分離。在這些非等向奈米棒中的分層結構可以分別單獨調整,以便在單一組件中微調重組與電荷分離,從而使單個奈米棒夠電致發光,并產生光電流。一旦在兩電極之間適當地堆棧這種奈米棒,可經由簡單地改變電壓偏置(正向或反向),將奈米棒配置成為在發光模式與光偵測模式之間切換的畫素。該組件據稱擁有低導通電壓(約1.7V),以及超過80,000cd/m 2的最大亮度,并可在顯示器相關亮度方面表現出低偏壓和高效率。
研究人員還發布該組件在2.5V偏壓下,能以1000 cd/m2的亮度支持8.0%的外部量子效率。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操作10×10畫素的DHNR-LED數組,作為現場光偵測器(在反向壓下),并結合一個可提供正向偏置至任何畫素偵測入射光的電路板。藉由以次毫秒級的時間交替正向和反向偏壓,它們能夠在照明數組時,連續“讀取”光偵測畫素。該實驗讓研究人員認為,透過整合簡單的控制電路將任何偵測到的訊號轉換為亮度調整,即可輕易地實現幾項新的顯示特性。例如,可以因應外部光強度的變化而自動調整亮度。但是,由于光偵測可在畫素級執行,補償屏幕上的陰影,或偵測到手指接近并被解讀為新的免觸控指令。而非這種DHNR-LED的單個畫素感測能力,或可以支持屏幕的直接成像或掃描。此外,DHNR光響應LED中的光偵測類似于光電(PV)效應,顯示器可從環境光源采集或清除能量,而不需要整合分離的太陽能電池,而使顯示器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