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樂視網再陷欠債漩渦,市值三天縮水近百億。11月6日樂視控股CEO賈躍亭發布致全體員工信,稱公司發展節奏過快,近幾個月供應鏈壓力驟增,加上一貫伴隨LeEco發展的資金問題,導致供應緊張,對手機業務持續發展造成極大影響。對此,賈躍亭表示,樂視將著手優化供應鏈,與上下游廠商結成生態伙伴;精簡開支,強化成本管控意識和經營意識,保證生態經營性現金流為正并快速增長。
從樂視目前的發展現狀及改進措施,對于led顯示屏企業可以思考一個問題:企業高速發展與企業現金流的良性發展之間的平衡點如何把控?不可置否,led顯示屏企業的高速發展,向外擴張,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而這也將意味著企業可調動的現金流會相應壓縮。現金流之于led顯示屏企業,如同血液之于人體,統計資料表明,發達國家破產企業中的80%,破產時賬面仍是盈利的,導致它們倒閉的是因為現金流量不足,我國led顯示屏行業也不例外,甚至早有先例。
以史為鑒,現金流才是企業經營的前提
追溯歷史,led顯示屏企業因現金流無法支付負債而倒閉的不在少數。比如深圳億光,柏獅光電有意與深圳億光合作,但之在審核深圳億光的財務報表時,發現深圳億光注冊資金是三四百萬,而負債卻有一千多萬,這是極其不正常的,于是就沒有合作下去。過度利用財務杠桿財務報表不正常反映出深圳億光存在的另一個問題——過度利用財務杠桿,這是LED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過去的08年到12年led顯示屏行業發展迅速,很多企業為了追求市場份額,把財務杠桿用得比較極致,公司本身規模不足以支撐做這么大的生意,但是在利益面前很多企業都冒險去做了。這時候企業就面臨嚴重的負債問題,負債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欠銀行的錢,一個是欠供應商的錢。在行業高速發展時這個問題看不出來,但當行業放緩或者漸入層次的時候,負債問題就會變成一個火桶,隨時給企業造成致命傷。
過去,市場紅火,很多led顯示屏企業就努力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即使在沒有充裕資金支付供應商款項的情況下也樂于這樣做。同時,為了贏得更多的客戶放松了自己的銷售方式,延長了客戶的回款時間。這樣做對自己或者說對行業的損害都是比較大的。當一些供應商坐不住的時候就會向企業擠兌,企業收不回客戶欠的款項,而又還不了供應商的欠款,這就容易產生資金鏈斷裂,企業也就面臨著倒閉的風險了。上市公司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只不過是上市公司資金比較充足,表面上看不出來,但是從公司的財務報表上看,led顯示屏上市企業也存在也一定的負債率。
利亞德2014年Q2至2014年Q3負債率維持在41%以上,同時企業資產處于緩慢上升狀態;洲明科技負債率浮動程度不大,保持在5%以內,同時企業資產總額也處于緩慢上漲趨勢;艾比森2014年Q2至2014年Q3期間其負債率從48.09%下降至37.22%,截止2014年Q3,艾比森資產總額達到109,340萬元;聯建光電從2012年Q3到2013年Q4負債率高達37%左右,但是聯建光電再辭期間的資產總額浮動在88,000萬元至92,300萬元之間,在2014年Q1時資產與負債率同步下滑;雷曼光電從2012年Q3截止2014年Q3其負債率一直未超過20%,最高負載率僅為18.18%,最低僅為11.96%;奧拓電子2012年Q3至2014年Q3的負債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最高時期2013年Q1也并未超過18%。
其實,上市企業能夠保持良性的發展,主要是其資產總額的走勢與資產負債率大都成正比關系。而那些倒閉的企業,亦有盈利能力良好,但現金凈流量不足以償還到期債務時,引發財務危機而陷入破產境地的。可見,良好的盈利能力并非企業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的充分條件,是否擁有正常的現金流量才是企業持續經營的前提。
風向轉變,企業負債越高死得越快
在過去幾年的led顯示屏發展的“黃金時期”,且中國的經濟處在資產負債表擴張的左邊:你早一點借錢,借的錢越多,這個錢變成資產的價格一直在上升。敢去借錢、花錢,反而賺了很多錢的企業。但是今日不同往日,今天中國資產負債表擴張到了什么時間段?不難發現,在前一兩年我們經常講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最近這一兩年會經常提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個方法里面,一個是杠桿化。去高杠桿,意味著過去一塊錢做八塊錢、做十塊錢生意的那個階段已經過去了,政策面在緊縮。同時也可以看到在中國,除了少數結構性的重大機會以外,大部分大類資產已經漲不動了,因此,負債越高的企業或者說負債的時候成本越高的企業死得越快,led顯示屏企業則需格外注意負債情況,特別是三角債問題。
led顯示屏行業是一個“三角債”高危的行業。據了解,目前國內led顯示屏企業都是采取分期付款銷售的方式,即客戶先付部分首款,安裝完成后再付部分款項,等驗收無誤后再付尾款。一般來說,客戶按照銷售合同總價款的30%左右支付預付款。具體到每個項目的預付款比例受談判地位、項目的競爭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差異。產品交貨后,客戶付款至合同總價款的60%左右;驗收后,客戶付款至合同總價款的90%-95%;其余5%-10%的尾款在1-2年的質保期滿后支付。但事實上,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即便驗收無誤,客戶拖欠尾款的情況依然十分普遍和嚴重。
客戶拖欠屏廠的貨款,屏廠拖欠供應商的貨款,供應商再去拖欠上游芯片等以及輔助材料廠的貨款……以此類推,原本正常的產業鏈已經變成一條充滿風險的債務鏈條,所以行業內流傳這這樣的說法:一家屏廠資金鏈出問題,隨之而來的就是它的“供應商們”也將面臨資金困境,尤其是對一些沒有“足夠資金實力”的小企業而言。
雖說,借用財務杠桿,“借雞下蛋”無疑能夠助力企業整合資本優勢,迅速將企業做大做強。然而,這樣負債的經營模式在現下的經濟政策下,高負債已經不適應如今企業發展的,led顯示屏行業也有必要去改變這多年來被“三角債”捆綁的困境。
當然,近幾年我們也可以看到,led顯示屏上市企業的負債率也開始有所下降,且如今,也有越來越多led顯示屏企業采用了先款后貨:款到發貨可以讓客戶進貨的時候慎重考慮進貨品種和數量,不亂進貨,如欠款可能會存在亂進貨;同時款到發貨可以讓客戶更用心銷售產品;此外款到發貨可以讓合作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好,因為現金客戶一定是企業最珍惜的客戶,企業會回報以最大的優惠力度。
總之,在利益面前,led顯示屏企業應分輕重,控制好資金鏈問題,以合理健康的銷售模式進行市場競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若不然,類似倒閉現象將重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