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隨著“互聯網交通”項目的不斷落地,各地采集了大量的交通大數據,通過交通大數據的分析與應用不僅有助于百姓出行的高效便捷,同時也有利于管理部門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梢哉f,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智慧交通已成為現實,并正在形成大數據生態下的城市交通大腦。

大數據助力智慧交通進入快車道
近日,高德地圖對外發布了《2016年中國互聯網交通城市指數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以智慧城市為代表的“互聯網交通”項目在國內快速鋪開,尤其在一線及二線省會城市發展迅猛,從而帶動了二三線城市的全面快速發展,預計未來幾年“互聯網交通”的落地發展速度和規模都將會呈爆發式增長!
而另據ITS114(智慧交通車聯網)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底,包括城市智慧交通和高速公路機電市場的全年千萬項目統計規模為182.5億元!
從行業規模來看,2013年受政府投資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影響,智慧交通行業應用投資增長至408億元,增長率則高達28.5%。有機構預測,到2020年國內智慧交通領域的投入將達到上千億元,智慧交通產業將進入新一輪的快速發展軌道!
正如業內人士分析說,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交通”項目開始遍地開花并呈現爆發式增長,其中產生了大量的交通大數據,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將“先知”逐漸變成現實,更建立起車、路、人之間的網絡,通過整合信息,最終為人提供服務,使得交通更加智能、精細和人性;同時對管理者而言,將大大提高管理者獲取數據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決策能力和管理交通的能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智慧交通開始步入快車道,有可能真正“智慧”起來!
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司長趙沖久就曾公開表示,車多、擁擠其實并不會與出行產生矛盾,關鍵在于如何依靠技術和規劃來最大限度地讓整個城市得以有效運轉,而這就需要大數據的采集與分析,通過精準運算,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亞信數據無錫公司總經理李金毅也表示,大數據在智慧交通領域最重要的作用和變革來自于將微觀交通信息更全局化宏觀化,是今后城市交通的大腦。利用交通大數據在信息集成優勢和組合效率上,有助于建立綜合性立體的交通信息體系,為老百姓的出行、為城市的合理化建設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當下,隨著智慧交通的逐步建立,大數據的功用及信息獲取渠道也將更加廣泛。有專家表示,公交刷卡數據挖掘、出租車軌跡挖掘、手機數據挖掘、社會化網絡數據挖掘,將成為未來智慧交通大數據分析的主要方向!
交通大數據信息孤島問題仍存
當下,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交通領域的不斷滲透,已形成越來越多海量的交通數據。據了解,目前交通上的大數據主要來源于幾個途徑:用戶出行的一卡通。以北京為例,交通局有一個終端系統,可以詳細地統計出每天進出地鐵和公交的人數;運輸車輛的全面監控數據;車聯網系統掌握的車輛出行的數據;路網監控數據的獲。淮送膺有通過與百度地圖等展開戰略合作,增加的數據渠道來源等。
但在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看來,目前雖然產生了大量的交通大數據,但數據信息的來源還不夠豐富和完善,協同性還不夠。他舉例說,如公交、地鐵、出租、私家車等領域的信息交叉銜接還不夠充分,實時動態的數據還沒有完全打通,這會影響對數據的分析和交通情況的決策!
“從數據源來說,交通系統內部各部門間數據隔絕現象還是很明顯的,需要進一步的融合;此外也要更多關注和交通領域相關的各要素,如停車場等的動態數據,我們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來解決停車位供給的問題。我們到城市里面,哪個位置能停下多少車;上班時間,辦公區和住宅區之間車位的調節與共享,這些都可以通過大數據來統籌協調!壁w國棟表示。
李金毅也認為,目前交通還是以城市縣等為單位建設和管理,從公安交通管理來看還是形成了大量的數據和信息孤島問題,如何采用數據共享方式在政府各部門之間、各城市之間共享數據是個問題!
據了解,目前高德地圖已提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數據生態,并已經應用于高德地圖產品的實際應用當中。如高德地圖通過用戶出行大數據與交通管理部門大數據融合的實時交通大數據結果,實現了躲避擁堵功能。高德地圖與廣州交警聯手在2015年恒大淘寶足球隊亞冠決賽當天,對球隊主場——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的周邊進行了躲避擁堵提醒、繞行規劃等周邊道路疏導合作!
“‘互聯網交通’領域,同樣面臨‘局域網’形成的數據孤島的問題,而要形成城市交通大腦,關鍵是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大數據生態,即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交通管理部門都成為同一個大數據系統的提供者,每個人,每個企業,每個交通管理部門,也都成同一個為大數據系統的受益者。”高德地圖CEO俞永福表示。
“用戶思維”應是發展主旋律
當前,我國城市交通發展處于挑戰和機遇并存的關鍵歷史階段。一方面,隨著城鎮化、機動化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交通擁堵加劇、污染嚴重、事故頻發,面臨嚴峻挑戰;另一方面,我國城市處在老城改造、新城建設的城市大發展時期,是實現生態城市、綠色交通的最佳時機,可以通過“互聯網交通”的融合發展,通過智慧交通實現我國城市綠色交通系統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有業內人士建議,可以首先大力發展綠色、便捷、高效、經濟的公共交通。通過大數據智慧交通技術手段提高公共交通系統的服務水平,引導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轉變;同時以大數據智慧交通技術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道路體系的綜合利用效率;優化區域交通組織,以先進的交通管理手段,如先進的交通信號系統、交通誘導系統、交通違法自動考量系統,減少路口延誤、排隊等候,使得道路通暢、停車場管理等更加規范!
但專家也提出,無論未來如何規劃實施,智慧交通領域都將應更多地關注用戶體驗,公眾是出資者、建設者、參與者,同時也是監督者,未來很多的智慧交通項目應真正將用戶需求擺在首位!
“在發展智慧交通時,我們將‘用戶思維‘始終作為發展的主旋律。道路資源掌握在政府手里,實現數據共享的確需要更多規范,并需要一個過程。但我們應本著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高效、安全為宗旨,整合交通大數據資源,協同政府的權力、企業的財力、聯盟的智力來共同推進并打造一個健康交通的生態系統!壁w國棟說!
此外,既然服務于用戶,用戶的交通數據安全問題也應引起重視。由于智慧交通兼具交通移動特性和無線通信傳輸兩方面的特點,它也就集成了交通網和通信網兩大類型網絡的安全問題。如果只注重功能實現而忽略了安全問題,那么智慧交通在信息的采集、傳輸、處理等各個環節都將面臨著信息泄露、偽造、網絡攻擊等安全風險!
對此,李金毅表示,要保障智慧交通安全,就必須從訪問權限、數據存儲、網絡傳輸、物理集成等多方面全方位建立起一套安全保障體系,做到“事前可管、事中可控、事后可查”,以目前的技術應用能力我們能夠通過建設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來確保智慧交通在實際應用中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