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回想一下,我們現在是否在網上買家電、衣服、買書等等全部的日需品,假設一輩子都不能進實體店,一輩子都只能在淘寶買東西,你的感受是什么?你的感受會跟我一樣嗎,是焦慮、害怕,你做不到一輩子都不進實體店。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店鋪,人是社交型動物,我們需要交流、需要交互、需要見到對方,不然我們跟咸魚有什么區別。
那時候,70年代的人買東西,用過糧票、布票、肉票,買東西是按需供給的。而我們現在基本上是泛濫的,所有的品牌、賣場、shoppingmall,特別是女裝有大熟、少熟、中熟的類型,你可挑選的品牌有十幾個,這么豐富的品牌選擇,實體店的經營一定會受到很大的挑戰。但我堅信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正因為有這樣的艱難,我們的品牌接下來做零售店鋪的時候,我們會更用心,更加關注顧客的消費需求。這是中國最好的時代,我們趕上了。
一、為什么實體店不會消亡,原因是?
、 人是社交型動物,需要交流
什么是社交?我們必須透過某種方式和工具,來傳遞思想、交流信息和意識,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只有不斷地與各類型的人進行交往和信息溝通,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擴充自己的知識庫。
② 經濟需要循環再生
今天你去剪個頭發,中午發型師在樓下吃頓好的,晚上帶著新的女朋友去看電影,電影院的老板有錢了,又帶著女朋友去逛街,經濟就是這么循環再生的。
③ Shoppingmall要承載餐廳的集中經營
我們因為吃東西去逛Shoppingmall,吃完飯還得去看電影,KTV、按摩等娛樂。Shoppingmall不只有餐廳,還要有電影院、美容院、咖啡館、服裝店。這不就是實體店嗎?
所以,多元化的實體店永遠不會消亡,只會轉變成實體店+網絡相結合的經營形態出現。(比如發型屋在33樓,買衣服在28樓,這些都是因為網絡世界而轉變的存在方式。有人會說實體店無法生存的原因,因為鋪租太貴。一樓、二樓鋪租貴,就往樓上走。)
二、實體店往哪個方向轉型和升級?
實體店轉型的方向是,循著我們人類目前流行的以及未來的生活方式而轉型和升級,你必須讓自己的店鋪活在更遠的未來,才能持續發展。無數的店鋪經營者的思維還停留在工業社會的想法,“開個店就有人來買東西! 你的店鋪有什么樣的能力,吸引顧客來消費呢?(就算是汪峰做個耳機,還需要宣傳。更何況不是名人,你的產品還不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所以,我們要讓什么樣的方式,讓顧客來到我們的店鋪,這是關鍵。
首先要問自己:
第一個問題:如果是你,你會來自己的店鋪消費嗎?(摸著良心說。)
第二個問題:你家的產品是賣給誰的?定位是什么樣的人群?(不要老琢磨自己家老板要什么,而是要深入的了解我們的顧客到底要什么?)
第三個問題:我們了解現在新人類的生活方式嗎?(我們真的了解現在的80、90、00后的消費方式嗎?我們知道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嗎?他們把什么東西放在第一位,把什么東西放在最后,我們真的了解嗎?)
中國有句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實體店轉型之前,我們應該要做的是什么?——充分地去了解你的客戶。張小龍說過一句話,所有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不來自調研、分析、討論競爭對手,只來自你對消費者的了解和深入需求的探討。
新消費群體(80后、90后、00后)三大特點:網絡生活、視野擴大、精神需求。
因為網絡生活,視野擴大了,對于產品、品牌的顏值的要求,質感的要求,性價比的要求會更高一些,絕對不是一味追求便宜。物質豐富了,對精神的要求非常大,F在的人看電影比以前多很多,有shoppingmall一定要有電影院。
80后、90后、00后的消費特點都有一個特征,就是互動式的體驗營銷。這也是實體店在未來轉型最根本的要點,一定要在店鋪當中增加互動式體驗營銷。
互動式體驗營銷三個特點:
、 功能體驗。消費者通過對產品的試用體驗,使消費者對產品有真實的感受。體驗就是讓消費者提前去感受。
、 娛樂體驗。將產品、品牌的理念特質融入到娛樂當中,以娛樂體驗的方式讓顧客去體驗去感受。
③ 五感體驗。給予消費者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的綜合感受,五感比較難全方位做到,最主要會透過視覺來打動和觸動他們。
三、實體店轉型的三個操作特征
① 從“產品思維”到“用戶思維”的轉變。
未來的實體店有兩種模式:
一是多品類/多品牌連帶。(生活方式的集合店)
廣州的方所,一家綜合性的書店,有服裝、書籍、講座、電影、創意市集,甚至做一些展覽。這就是多品類連帶的一種方式。
日本的鳥屋書店,不是一家普通的書店,它賣咖啡、餅干、面粉、家具、電話、影碟、晚餐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于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改變,它定位日本的中產階級,70后、80后的新消費者。
二是單品極致。(只售賣一種或兩種產品)
比如雀巢膠囊咖啡機,日本的秋山木工只做家具,日本1349年起的“鹽瀨總本家”只賣饅頭。日本,這樣單品極致的品牌非常多,不貪知止,之所以做這個品牌,是為了持續給客人好的感受。
、 增加顏值
小時候我們去買文具,進到一個貨堆如山的文具店,老板翻箱倒柜給你找商品,這種體驗好嗎?這種店鋪有顏值嗎?我們看下圖北歐的一家文具店,你感受到的是精致,感受到的是極致的體驗。買一到兩樣的商品送人,感覺也特別好。
③提升體驗
什么叫做體驗?顧客來到店鋪之后,參與整個消費過程、購買過程、試用過程的一種感受。很大程度是用戶思維的落地,把用戶的需要變為需求—–把人放在首位,換位思考,到生活中去,真實體會別人的感受。(很多設計師總是本位主義,設計時以自我為中心。從自身的本位出發去考慮問題是片面的,也許自身的體驗是最豐富和真切的,但這并不符合用戶的需求。)
四、實體店唯一不可替代的是體驗,我們應該怎么樣做?
體驗感與來體驗的人的感受有關,分初級體驗和升級體驗。
、 初級體驗:我們在目前的實體店中,也有初級體驗的例子,比如超市試吃、服裝試穿、星巴克新咖啡口味試吃。
② 升級體驗:特點:用戶思維貫徹在了整個品牌,整個終端店鋪,讓客戶提前體驗未購買或者即將購買的產品所帶來的愉悅經歷,稱之為體驗。比如說飛日本,我喜歡乘國泰航空,有最新的電影,餐食比較好吃。比如說宜家、APPLE、雀巢膠囊咖啡、MUJI。
體驗,就是在為顧客提供了消費場景、把顧客的消費行為讓提前顧客體驗的一種行為。
五、顧客喜歡在什么樣的店鋪中購物?
1、在這家店有我想買的東西;
2、這家店有讓人想買東西的氛圍;
3、這家店有讓人覺得來了真好的氛圍,讓顧客開闊眼界、增加逼格、心情放松;
4、只有這家店才有的體驗。
說白了,就是能讓客人感到身心舒暢的店鋪,客人就會想回頭。
我一直認為做零售并不復雜,我們把它想得太復雜,是因為我們總是不去思考顧客真正要什么。其實,我們換位成顧客的角度看看,你的店鋪有顏值嗎?你店鋪的產品是單品極致還是多元化產品,你的店鋪用什么樣的體驗來打動消費者呢,這些都是實體店未來轉型需要思考的方向。
品牌失敗的根本原因不是技術替代,而是因為它離顧客越來越遠。
當我們不知道我們客戶想什么、要什么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被淘汰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