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導航:
技術革新在多領域集中爆發
新的技術革命,常常會顯著改變產業及社會進步的軌跡。在不少領域,以往的技術、人才等積累,會因技術的大變革而失去其固有的重要地位和價值,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常常會,因此在許多領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當今中國,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這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呢?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創新是根本出路,要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等驅動社會各部門邁上新臺階,跟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步伐。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是一個高度開放與共享的時代,將是一個世界各國在創新領域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的時代。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已經到來,它將是一場系統性的深刻變革。那么,第四次工業革命有哪些特征?它對中國意味著什么?我們如何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遇,實現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就這些問題,筆者專訪了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
技術革新在多領域集中爆發
進入新世紀以來,特別是在最近的十數年間,具有顛覆性特征的新技術,在多個產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并伴有不少井噴式的商業化應用,或者讓人們看到了美好的應用前景。
“面對高漲的新技術浪潮,一個普遍的共識是:一次全新的工業革命正在孕育之中。在系統地梳理了18世紀中葉工業革命以來歷次大的技術變革之后,越來越多的社會人士傾向于將這次大變革歸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李東紅說。
李東紅認為,與以往三次工業革命相類似,第四工業革命的顯著特征首先在于:技術創新上所取得的巨大進步,正在深刻改變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的狀態、方式與質量,將毫無疑義地把社會進步推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同時,第四次工業革命還有另外一個顯著特征:與以往歷次工業革命不同,人們很難簡單地將其歸結為某種通用技術的突破性創新,諸如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蒸汽機技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化與流水線技術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計算機與數字技術。這一次,以多個領域的先進技術的集中爆發為顯著特征。如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數字化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機器學習技術、生物工程技術、3D打印技術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這些劃時代的技術進步,不僅促進所在已有產業的迅猛發展和升級,培育出了眾多的全新產業,而且廣泛應用于其他相關產業領域,帶動全社會的大發展。例如,新型材料技術的突破,帶動了包括化工、機械、電子、航空、醫療、能源、建筑等大批產業的發展;大數據應用技術的突破,帶來了包括制造、零售、金融、教育等幾乎所有產業的歷史性變革,等等。
世界經濟論壇主席克勞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一書中,給出了包括可植入技術、數字化身份、視覺成為新的交互界面等在內的23項重大技術變革。其中的每一項技術變革,都將直接對整個社會進步產生巨大的促動,并帶來一系列的新機會。
頁碼: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