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百平米的LED全彩電子顯示屏、會說話的人形沙袋、生動有趣的體感游戲……經過近半年的緊張籌備,濱湖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終于在昨天上午揭開了神秘的面紗。據悉,這塊設置在大門口的近百平米全彩大型公益LED廣告屏屬全省首塊。
人防技防結合發力
記者隨即參觀了中心的各個樓層,里面智能便捷的自助服務隨處可見。“慈善超市、陽光餐廳是中心的一大亮點,這是一個專門為一些特殊困難人群提供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救助平臺,里面的東西都是由企業捐贈。”來到一樓接待大廳時,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區司法局、區檢察院、區總工會等多家單位在一樓接待大廳設立了關護教育接待、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工會法律援助、法律咨詢等多個窗口,還專門設立了12348電話受理室、法律咨詢室、律師值班室等多個功能室。“通過12348熱線,市民可以對想要參加的項目進行預約,對遇到的難題進行咨詢,有點類似10086的感覺。”
來到二樓,則是社區矯正中心,又稱陽光服務中心,主要針對社區矯正對象、刑滿釋放人員進行管理、教育的一個綜合平臺,里面設有心理咨詢室、宣泄室、音樂放松室、心理反饋室等專業功能室。在感情宣泄室中擺放了一個人形沙袋,頭戴面罩,用拳頭打它會發出聲音。
心理反饋室還引進了一臺體感游戲機,里面包含了多款游戲,只要頭上戴上感應設備,就可以對游戲時矯正人員的腦波進行檢測,從而找出他們的問題所在。其余還有通過沙盤作畫等方式來了解矯正人員心理的功能室。“這些專業的心理矯正輔助設備,作為硬性管理之外的一種輔助軟處理方式,實現人防技防相結合。”
門口百平米彩屏助力
此外,據工作人員介紹,位于二樓的監控室內還有臺電腦專門用來定位這些社區矯正、涉毒等人群。司法局矯正科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通過定位他們可以知悉這些人員的位置,一旦有情況發生可以及時處理。
三樓則是就業技能培訓基地。主要是為社區矯正、刑滿釋放、涉毒、違法青少年等一些特殊群體提供就業安置、技能培訓等內容的一個疏通平臺。同時也為這些特殊人群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提供了一個過渡性安置基地。
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其中,這些特殊群體可以直接在三樓參加企業提供的工作,并得到報酬。“不會讓這些人沒工作,但是由于慈善性質在里面,所以工資不會太高。一些年輕人不容易穩住,因此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后期努力完善的。”
濱湖區社會管理服務中心位于建筑路與青祁路口(原新天地婚姻中心),總面積3000多平米,總投資500萬元,大門上方還設立了全省首塊近百平方全彩大型公益LED廣告屏。中心作為全省首家民辦非企業基層社會管理組織,通過政府出資,向社會公開招聘8名專業社會工作者,并聘請專職人民調解員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糾紛,為的是突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