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價高者得。”這是拍賣業遵循的最高規則。
這一次,在國內LED芯片“一哥”三安光電(600703.SH)100臺MOCVD落地何處的爭奪戰中,“價高者得”同樣得到了貫徹,廈門以40億元的代價搶得三安光電100臺MOCVD落戶,只留下了蕪湖失落、不甘的背影。
在這一切的背后,是國內各地方政府爭搶LED外延芯片產線落地的驅動,尤其是去年底開始LED照明產業新一輪發展熱潮的興起。
外延芯片作為整個LED產業鏈中技術要求最高,投資額最大的環節一向被視為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自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歡迎。
國內LED外延芯片領域是從1999年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的,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統計數據顯示,1998年中國LED芯片企業的數量只有3個,至2008年年底,中國LED芯片企業數量達到了43個,平均每年增加的數量約為4個,1999年至2008年是中國LED上游行業穩定發展時期。2009年開始是中國LED芯片企業數量增長的黃金時間,企業數量從2008年的43個增加到2011年的95個。
起始于2009年的這波黃金增長期其背后的原動力就是資本市場的大規模投入和地方政府開始的巨額MOCVD補貼。
“政府對MOVCVD的補貼開始于2009年,而最早發起補貼的城市就是江蘇揚州市。”高工LED產業研究所(GLII)研究總監張宏標表示,2009年整個市場開始爆發,社會資源和資金大量進入推動了LED芯片業跨越式增長。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最早給予MOCVD補貼的揚州市曾吸引了包括乾照光電、德豪潤達、隆耀光電、真明麗、璨揚光電等一大批企業在該市規劃投資LED外延芯片生產基地,計劃引進的MOCVD高達數百臺。
受此影響,國內包括蕪湖、淮安在內的其他城市迅速跟進,紛紛亮出了各自的補貼政策,補貼額度從每臺800萬到1000萬不等。
在補貼額之外,伴隨的市政路燈合同和公共照明改造項目也成為地方爭搶MOCVD落戶的利器之一。
此次三安200臺MOCVD花落廈門,雖然每臺500萬元的補貼在各城市里不算高,但是附加的30億元照明應用合同才是最大的紅包。
有福建當地的LED業內人士認為,三安光電此次將200臺MOCVD的生產基地放在廈門,除了廈門市給出的優厚條件外,三安光電后續還有機會從福建省正在進行的公共照明改造項目中受益。
GLII表示,多數地方政府認為,只有引進了LED芯片企業才算成為真正的LED產業基地,LED上游外延芯片產業的功能已被神話。各城市MOCVD補貼政策是中國MOCVD數量急劇增長的主要推動因素。
這也直接導致了截止2013年底,國內MOCVD機臺保有量達到了1017臺。
GLII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MOCVD產能利用率僅30%左右,開機率僅50%左右。在下游照明應用市場的需求拉動下,2013年中國外延芯片企業產能利用率上升明顯,MOCVD產能利用率上升至52%,開機率也上升到70%左右。
在價格方面,2012年全年LED芯片價格下降超過30%,LED外延芯片上市公司在2012年普遍營收和凈利都呈下降趨勢。
2013年LED芯片價格變化雖然趨于平緩,但年末價格較年初價格仍下降近20%。2013年芯片企業業績也并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