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和照明產品的更新換代,各國政府不斷強化對LED產業的政策扶持和推廣力度,LED行業成功駛入發展快車道,并迎來革命性更新換代時期。然而,就在我國LED產業快速發展的當下,國際貿易的壁壘也在逐步提高。
前不久,美國發起所謂的“中國不公平貿易行為”調查(“301”調查),業內人士預計將對LED產業出口造成極大的動蕩。就在美國“301條款”調查還在走程序的時候,美國貿易保護的另一大利器,“201條款”調查已經有了實質性的動作。
美東時間9月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就光伏電池及組件全球保障措施調查(“201”調查)作出損害裁決,認定進口產品對美國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下一步將研究對進口產品采取限制措施。
今年八月,各大LED企業上半年業績報告基本出爐,從各家企業半年報的情況來看,消息相當喜人,絕大部分均實現了營收及凈利的同比增長。在驚喜之時,我們也得知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8月18日,美國對中國啟動301調查,在涉及技術轉讓、知識產權和創新等領域對中國正式啟動貿易調查,關于LED行業知識產權的探討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未來的競爭,是基于核心技術、知識產權、企業品牌等要素的競爭。目前國際巨頭仍牢牢占據照明行業高端市場,國內照明企業要從中分得一杯羹,還需在技術研發、行業標準、品牌構建、市場營銷等方面著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LED產品制造國和出口國,2017年上半年全國照明行業完成累計出口交貨值516.60億元,同比增長8.77%。但是,在由“產業大國”邁向“產業強國”的進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核心技術上的缺憾。例如中國對美出口主要是低端的密集勞動型產品,量大但是利微,而美國對華出口主要是高技術的高端產品,利潤豐厚。
隨著知識產權紛爭問題的日益暴露,各國隨即啟動產權保護措施。當下,美國貿然對華啟動301調查,在核心技術轉讓方面也勢必會縮緊。由于技術的缺失,我國LED企業曾經遭受過不少專利大佬的侵權訴訟。因而,如何發展核心技術成為我國LED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通過專利購買及并購優良的海外資產是眾多企業提升技術競爭力的慣用手段之一。但是,美國擁有嚴密的核心技術保護網,也是保護制度最為完善的國家,尤其是對在美企業的對外出售問題。早前,美國外資審議委員會就曾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中資財團收購飛利浦旗下LED和汽車照明組件生產商LumiLEDs多數股權,此項交易就是涉及到數百項專利轉移。而這背后透露了美國強烈的核心技術保護意識。
在未來的競爭中,尤其是在核心技術保護措施日益嚴密的大環境下,我們更應利用國內政策、資源來增強技術實力,不斷地進行科研創新,而不是僅指望海外并購或者合作形式來發展技術。
我們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變革來提升核心競爭力,以科技推動發展,只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勇于探索、不斷完善,提升LED產品質量,打造自身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國際競爭的大舞臺上擁有真正話語權。
(來源:廣東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