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期,冰雪場館建設領域大動作不斷,除了為北京奧運會舉辦而建設的延慶高山滑雪場等相繼于今年開工外,黑龍江、吉林等傳統冰雪運動強省也陸續規劃建設一批高水準的冰雪場館,而其他地方的冰雪場館建設熱潮也已經掀起——湖北武漢、浙江杭州等地,都瞄準冰雪運動項目進行了大手筆規劃。
實際上,自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伊始,全國滑雪場的建設已經進入高頻期。根據《2016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滑雪場首次突破400座,此后每年的增長速度都在20%以上,2014年為460座,2015年為568座,2016年則增加到646座,“2017年及隨后幾年的增幅可能會更大”,萬科雪業首席戰略官伍斌預測。
隨著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以及“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戰略的深入,現有滑雪場的承載能力已經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為了緩解這一供需矛盾,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國家發改委等中央其他部門,于2016年11月印發了《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提出要在2022年全國滑雪場要由2015年的500多座,提升到800座。而從目前的建設速度看,這一規劃目標有望至少提前三年完成。
從目前的滑雪場分布看,傳統冰雪強省黑龍江依然是龍頭,目前擁有雪場數量達到122座,占到全國雪場的近1/5,山東、新疆、河北位于第二集團,各有滑雪場50座左右。目前全國不含港澳臺的31個省級行政區中,僅有上海、江西、西藏、海南未建有滑雪場。記者從行業人士處了解,上海、江西、西藏三地已經有了關于建設滑雪場館的投資計劃。
建設一座滑雪場,需求前期的設計規劃,施工,設備安裝,器材采購,滑雪場所需求的硬件分為裝備、設備、器材三個門類,其中安全防護體系、信息發布體系、視頻展示宣傳、舞臺演藝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與顯示企業息息相關。顯示屏企業應抓住全國雪場建設高速期,發力硬件設施提升自身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