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幾天共享單車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摩拜宣布獲得超6億美元融資,也發生了一件小事,重慶一家名為“悟空單車”的共享單車,宣布倒閉,為了追趕共享單車的風口,運營4個月,虧損300萬,丟失了1000多輛單車。
創始人雷厚義坦言了自己經歷的四個血淋淋的創業教訓:
第一,小公司不要追風口,你追不到,風口是等出來的;
第二,項目一定要能盈利,共享單車短時間內一定虧損,但你做一個項目,無論是拿投資,還是自己出錢,從模型上一定要跑得通;
第三,要有相應基因,做共享單車但是自己沒有供應鏈的人,問題會非常大;
第四,小公司適合小切口,形成獨特價值,像我們做共享單車,到最后連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我們也去找過ofo,希望被并購,但他們沒意向。”
風頭正勁的共享單車行業,尚且如此,更何況是LED行業。2017年LED市場大盤出現大跌,許多中小型企業紛紛破產,大型企業選擇裁員以維持運轉,廈門信達,東林電子等大型企業近日已宣布停產。
目前針對這種情況的分析有兩種:一種是LED行業產能過剩,國際巨頭選擇打價格仗來搶奪市場利潤,中小型企業無力抗衡只能紛紛破產,大型企業為了運轉只能賠本賣產品。第二種則是,有人認為市場急需轉型,LED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趨于穩定,但是智慧照明的前景依然廣闊,市場同樣龐大。
雖然經過數十年的發展,LED照明已經達到全國80%以上的普及率,城市照明已經基本飽和,等待為期三年五年的產品更換或者老客戶的回流是比較漫長的一個營銷方向,而提高價格顯然無法在市場上站住腳,無論是薄利多銷還是單品高價在如今的混亂市場中只能被消費者大肆臭罵“奸商”。
但是LED市場前景依然廣闊,農村,公共照明依然有深挖的空間,企業的目光不能僅僅放在擴大,擴張上,或者出口上,如何維護好現有的客戶群體并深挖用戶需求是中小型企業目前應該思考的問題。
目前的LED市場宏觀大盤下跌,大企業紛紛“割肉”以求生存,中小型企業再不轉型,等待和柯達一樣申請破產保護嗎?轉型雖然是無奈之舉,但不一定不是明智之舉,目前以高新技術企業的轉型最受矚目,傳統的制造行業與高新科技相結合,滿足市場空白和高端定制,還抓住許多“科技宅”的眼球,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加產品新升級可以加快市場的升級和消費者的需求增加,以小米手機,富力天晟陶瓷電路板,臺灣同欣為首的企業可謂是吃到了第一只螃蟹,各自迅速搶占了市場的空白。
作為平臺,消費者的需求應該是被我們所引導,創造的,有時候大的宏觀環境不能改變,但是在市場需求上我們還是可以引導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