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成為一名走在云計算"時尚"前沿的人士,混合云必須是常掛嘴邊的流行詞匯之一。從某種意義而言,混合云概念充滿了哲學思辨的美感,它讓原本對立的私有云和公有云完成了戲劇性的統一,充分體現出唯物辯證法強調的"矛盾的對立統一性",由此也成為眾多廠商和用戶共同的選擇。
來自中橋調研的最新報告印證了這一趨勢:企業主要IT形態在未來1-2年將發生較大的變化,以傳統數據中心為主要形態的企業從32.3%下降到15.7%,而以公有云+私有云為主要形態的企業則從14.9%上升為26.4%,其中企業級用戶甚至高達34.4%,混合云未來將成為企業云計算的常態。
即便如此,對于那些期望數字化轉型的企業用戶而言,混合云只是解決了底層架構的問題,而用于業務部署和開發的中間件PaaS平臺,以及具備鮮明行業屬性的上層SaaS依然欠缺,這帶動了行業云的興起。
行業云≠行業+云
所謂行業云并不是簡單的"行業+云",而是技術和商業的深度融合,是業務驅動下的數字化重構,它與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所強調的架構差異不同。舉個例子,金融云與電力云可能都采用了相同的私有云或混合云架構,但它們的上層應用環境卻存在巨大的差異。
行業云的興起是云計算正進入"應用繁榮期"的趨勢使然,這一趨勢反映出云計算的重心從以提供云基礎設施為主轉為支撐云應用為主,針對不斷涌現的用戶需求,利用機器學習、物聯網等技術,快速、靈活、低成本的開發新興業務成為云計算的重點所在。
可以看到,云計算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之后,其使用主體及應用范圍發生了轉變,用戶對于異構資源的管理、系統可用性的保障、應用的彈性適配能力,以及云資源作為常規IT資產與傳統企業資產的集中管理整合能力等,基于不同的行業場景環境誕生了新的業務需求和考驗。企業CIO已經不在滿足與削足適履似的選擇共有、私有或者混合云的模式"被上云",各個行業都在開始立足自身的業務特點探索"Just in feet"模式的行業云。
軟件、硬件巨頭的不同行業云之路
由此,業務面向垂直行業的云計算公司成為了各大橫向型軟件公司眼里炙手可熱的收購目標,2015-16年行業云公司的交易總額超過了120億美元。其中,Oracle支付12億美元收購了專注于能源行業的Opower和為建筑行業處理支付服務的Textura,以93億美元收購在定制企業財務管理軟件解決方案領域處于領跑地位的NetSuite。
相比于軟件巨頭通過并購手段完成業務橫向擴展的"通吃"布局,如浪潮、華為、新華三等廠商則選擇了與生態伙伴合作的方式,向用戶交付完整的行業云解決方案。
混合云未去,行業云已來。2017年的行業云可能會像去年的人工智能一樣火熱,而對于已經入局的眾多公司而言,他們將迎來競爭無比激烈的時代。不過無論何種云、哪朵云,都是外在組織形式,其業務本質是提供更加彈性、敏捷高效的IT架構,支撐、驅動甚至是變革行業應用,而這才是一個云計算解決方案供應商真正提供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