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幾年,LED行業產品盜用、抄襲問題一直備受業內人士關注。2016年上半年,企業間“專利戰”糾紛案件頻頻發生。6月30日,首爾Viosys在美對美國SalonSupplyStore公司提起的專利侵權訴訟中勝訴;日亞化近日發布通告稱,與億光在美國的專利訴訟中,日亞化在美贏得專利訴訟,億光被判侵權,專利糾紛案不勝列舉。另外,除了專利的侵犯之外,產品的盜用、技術的盜用問題也十分嚴重。
仔細分析LED行業“專利戰”的現狀就會發現,國外LED企業比較重視專利申請,而國內很多企業卻還沒有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所以目前LED行業轟轟烈烈的“專利戰”似乎都停留在國際上,國內LED企業之間專利掐架卻像是小打小鬧上不了法庭。
由此可見,“專利戰”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么國內“專利戰”打不起來?國內LED企業面對專利問題應該如何布局,是聽之任之還是應該形成自我保護模式?
國內LED企業崇尚“拿來主義” 專利維護陷尷尬局面
從整個中國LED行業來看,起初LED入行門檻低,加之國家對新興LED產業十分支持,不僅在政策上實施鼓勵,而且還給部分企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補助,如此長久發展,導致國內LED企業良莠不齊,有的企業在發展中不斷進行產品研發來拓展產品實力和企業影響力,而有的企業卻一切以盈利為準大搞“拿來主義”,部分企業還趁機投機取巧半改半偷,引來無數行業人士深思。
在LED行業“專利戰”頻發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一些國內LED企業在國外申請專利,在國內卻不被承認和保護,甚至還有部分國內LED企業專利被抄襲卻無法維權。另一方面,國內少有法律對LED行業專利進行保護,所以,國內企業在面對專利被盜,產品被抄襲時,往往不能做到有效的專利維護。
很多LED企業在遇到國內專利糾紛時往往保留著追究侵犯企業法律責任的權利,但企業維護專利的力度卻也似乎只停留在這一紙公告上面,多數企業并不能很好的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這種專利維護到最后往往都是不了了之。不久前,齊普光電耗費巨資研發“戶外雙維護屏”和“戶外中空屏”在推出市場后不久便慘遭“克隆”,并不止有一家公司侵犯其專利權利。面對這種專利侵犯問題,齊普光電表示不排除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由此可見,國內LED市場上,專利侵犯、產品盜用幾乎是求助無門。一般而言,國內抄襲的大多都是小型企業,小企業間互相抄襲數量龐大,而且并沒有申請相關專利,所以小企業專利維護困難重重。而相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就算大企業發現自身企業被其抄襲使用時就進行維權,但小企業并不能支付龐大的賠償金額,這種專利維護無門的尷尬現狀導致國內LED企業打不響“專利戰”,專利被盜用的企業也表示十分無奈。
在這樣的行業大背景之下,中小企業抄襲更加肆無忌憚,甚至全然不顧專利知識產權一抄到底。然而國內小型企業沒有過多的資金成本去投入技術研發,也沒有強大的硬件實力來和行業大品牌抗衡,所以抄襲便成為了他們公然認同的捷徑之路。而且國內抄襲企業不止一家越來越多,大企業通過狀告法庭來維護專利權利的難度也很大,就算通過長時間的訴訟處理贏得勝訴,小企業也無法賠償企業全部的損失,所以大企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專利不僅得不償失而且還得不到相應的賠償。因此很多國內企業在遇到專利被侵犯,產品被抄襲時,只是一味地通過發布通告公文而不采取法律手段,但這種“警告”侵權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懲罰抄襲的企業,反而是對抄襲的一種有效“保護”。專家表示,很多企業認為“專利戰”是行業的一些大企業的事情,認為根本就打不到自己身上,所以很多中小企業對“專利戰”保持著圍觀看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對于產品還是照抄不誤。就算自己抄襲被發現大企業也無可奈何。在國內這種專利維護的環境之下,抄襲不能得到應有的懲罰,這其實是對抄襲、侵犯專利的一種默許和助長。
國外“專利戰”耗時長 國內企業專利維護難
面對專利侵犯、產品抄襲,國內外在LED專利維護上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就國外LED專利維護的現狀來看,企業在國外申請專利,在國內卻不能形成一定的保護體系,這種專利的申請對一些在國外經營的中國企業產生了很大的限制,對企業專利申請、知識產權的保護都存在著很大的弊端。而且目前一些國際專利糾紛案審理耗費時間周期長,就算最終贏得訴訟也并不能為維權企業挽回多大的損失。例如2016年1月25日,美國德克薩斯東區聯邦地區法院判定億光電子及其美國子公司Everlight Americas,Inc.侵害日亞的三件專利權--US8,530,250號美國專利、US7,432,589號美國專利、US7,462,870號美國專利,這起訴訟案歷經了整整兩年的審理期,這對企業而言是一筆巨大的投資。
而相對于國外LED“專利戰”而言,國內“專利戰”其實并沒有打響,國內更多的是產品“克隆”、抄襲和盜用。但隨著專利問題的蔓延,很多企業不少國內企業已經認識到專利的重要性,通過與國際巨頭的專利交叉授權形成“保護傘”。東貝光電取得歐司朗白光LED專利授權;穗晶光電、易美芯光、聚飛光電、瑞豐光電、客臨和鑫電器、玲濤光電等大陸企業獲得豐田白光LED專利授權;晶元與科銳簽署了全球LED芯片專利交叉許可協議,企業實行這種專利保護壁壘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專利戰”的作用,但最關鍵的還是在于企業應該增強自我法律保護意識。
隨著LED行業“價格戰”形式的逐漸惡化,目前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上,LED行業都缺少一個確切的行業標準來維護行業秩序,要想避免抄襲盜用問題,除了整個大行業的整合之外,最根本的還需要從制度規范入手。對此,政府應加強專利維護策略,出臺相應的規范制度來保護企業專利,要幫助企業維護自身專利權利,給抄襲企業制定一定的懲罰措施,建立維護專利的相關機構,避免企業在專利糾紛上度過漫長的法庭審訊,優化專利維護的相關程序,幫助更多的企業走上有效專利維護的大道上。除此之外,要想解決好專利問題,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制度的規范,更需要LED企業持續創新、自覺杜絕抄襲拷貝,行業才能形成良好的專利氛圍,推動整個LED行業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
總的來說,不管政府和企業怎么去維護LED行業專利保護的環境,都離不開企業企業自身知識產權意識的建設,企業只有重視知識產權才會增大技術研發和專利申請,杜絕抄襲盜用,才能在專利維護上有所作為,整個LED行業才能避免“專利戰”,實現良好的專利保護模式。而那些專利被盜、產品被抄襲的企業更要積極站出來維護專利,呼吁更多的LED企業申請專利,尊重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