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般在認定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時,要求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10%以上,而上海三思的這一比例是28%,研發人員有近500人。
6月25日晚上,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的led顯示屏成為了目光聚焦之處,當屏幕上清晰傳來長征七號發射成功的畫面,在場的人們沸騰了。這塊超高清的led顯示屏出自上海的一家民營科技企業三思電子工程有限公司。
就在這個月初,在全球第七屆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上,上海三思的智慧路燈設備受到中國科技部副部長陰和俊與美國能源部長的好評。智慧路燈是去年10月研發出的新產品。一根桿子,不僅實現了智能照明控制,還可實時發布信息,監控周圍環境,如果有人盜竊窨井蓋,能第一時間報警;采集人流量車流量和PM2.5數據,為城市管理提供依據;它甚至還是WiFi熱點,一個充電樁,可以隨時為電動車充電。
有著如此出色業績的上海三思,在業內卻是出了名的低調:從企業初創時的“不參展、不廣告、不上網宣傳”,到做出了口碑時的“不宣傳、不上市”,低調一直就是這家企業的風格。成立23年來,唯一一件算得上高調的事情,就是每年投入銷售額的10%作為科研經費,至今已擁有LED自主知識產權290多項。一般在認定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時,要求研發人員占企業職工的10%以上,而上海三思的這一比例是28%,研發人員有近500人。
從1993年16萬元起家,到2016年年銷售合同額達10億元,上海三思沒有貸款、從未虧損的“秘密”,正是其一直在產品上推陳出新,甚至不惜否定自己。
1996年,國內高速公路建設進入快車道,那時大家都青睞外商生產的顯示屏。上海三思在滬寧高速、江陰大橋交通情報顯示的投標中,只爭得了一個小標,大標給一家西班牙企業拿去了。但試用下來三思產品遠優于外商產品,后來滬寧高速使用的外商屏被全部換成了三思產品。此后三思道路顯示屏一路走高,并保持著6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盡管道路顯示屏在當時用的是創新技術,如果光靠這一技術老本,也能衣食無憂好多年。但從2007年開始,公司又開始研制LED照明產品。五年前,半導體產業聯盟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了一次對LED照明產品的測試,在60攝氏度和使用1900小時條件下,一般的產品衰減在30%左右,而上海三思只衰減了2%。這也正解釋了三思在600多個道路、隧道中安裝的40萬多盞大功率照明燈具,為何至今仍運行穩定。
2014年,在拿下50%國內地鐵照明市場份額之時,三思又宣布科研獲突破性進展,一款10W的LED球泡燈完全達到替代100W白熾燈的技術要求,且無頻閃,額定壽命達4萬小時,這一技術至今尚屬唯一。
計劃明年建成通車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日前,該工程有關負責人宣布所有的LED路燈、LED隧道燈、可變情報板、景觀照明燈以及相應的智能控制系統,均采用上海三思產品。公司副總經理王鷹華告訴記者,這一次競標,前后持續3年時間,被業內所有主流企業齊齊“盯”著。三思得以勝出,正是憑借著公司研發的陶瓷散熱體及蜂窩式對流散熱技術,該技術還入選了2015年國家重點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
據透露,三思的下一個目標,是成為LED系統應用解決方案提供者。此前,公司已經和新華醫院合作了遠程醫療會診系統,眼下正在研發無人駕駛的輔助駕駛方案。正所謂,創業在路上,創新永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