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6年美國infocomm展會,最出彩的顯示技術莫過于小間距LED屏了。不僅國內領軍企業洲明、利亞德、東山精密大力爭寵,三星、索尼、NEC等全球工程顯示巨頭也加入了進來。那么小間距LED如何吸引如此的巨頭為之心動呢?答案自然是小間距LED市場空前的發展機遇。
需求端模型:小間距LED具有天然優勢
在大屏幕顯示系統中,關鍵的技術標準有哪些呢?首先是縫隙,無論是DLP背投拼接墻、液晶拼接墻,都無法和小間距LED進行對比。后者是天然的一體化產品,沒有顯著縫隙。第二是畫面的亮度、對比度等顯示效果。這方面,小間距LED屏,顯著優于一般的工程投影邊緣融合產品。第三是產品實施成本,與DLP拼接、高端工程投影產品比較,小間距LED的成本處于同一數量級,但偏高的位置。不過小間距LED屏的價格下降速度卻超過競爭品。
正是以上這也些優勢,決定了小間距LED屏在工程顯示行業的“倍受歡迎”。但是,簡單與競品的比較,并不能說明小間距LED屏的潛在市場需求有多么廣闊。
一方面,小間距LED屏不是新的“技術趨勢”。led顯示屏自誕生以來,不斷追求更小的間距的過程一直在繼續。這不僅是目前火爆的室內應用的基本需求,亦是所有室外屏的基本技術追求。或者說,只要成本適當,所有led顯示屏系統都有不斷小間距化的趨勢。
另一方面,小間距LED屏的顯示性能非常出色,能夠滿足電影、家用電視等對色彩、亮度、對比度等指標的需求。如果小間距LED屏能夠有效控制成本,其家用、商用、教育等成本敏感性市場并不難打開。同時,小間距LED屏逐步實現1毫米級別、甚至更小的間距技術,畫面顆粒化現象日益被更小的間距和更好的光學封裝設計所解決,進入日益壯大的電影院放映市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從需求端看,小間距LED屏不僅在工程顯示市場具有獨特的技術效果優勢,更具有更廣闊的未來市場發展空間,甚至小間距LED屏將是一個“大眾性”技術產品:這個市場也許不是十億、而是百億級別的,甚至可能是數百億產值的——這個發展假設僅需要的條件則是“價格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