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進入尾聲,很快我們將迎來2019年。
2019年對于中國led顯示屏行業而言也是關鍵之年,在過去的2018年5月24日美國對我13家顯示屏企業啟動了337調查。我顯示屏企業也在行業協會的奔走下,積極應訴。據美國法律獲悉337調查一般訴訟時間為12--15個月,復雜的案件會增加到18個月,不管337調查結果會是怎么樣,都會在2019年左右揭曉。
337調查中,涉訴的企業像利亞德、洲明、上海三思等這一眾企業,有上市的公司,也有在顯示屏行業有著深厚技術沉淀的企業,13家顯示屏企業基本是中國led顯示屏企業比較杰出的代表,337調查也是美國對我led顯示屏企業一次比較精準的狙擊。
337調查結果的揭曉不僅關系到中國13家顯示屏企業未來在美國市場的地位,同時也關系到中國led顯示屏企業未來在海外話語權的建構。
那么我們led顯示屏行業建立國際話語權還有多遠?
中國的led顯示屏行業是草根性很強的行業,從誕生之時起,就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通過幾十年的不斷努力,中國led顯示屏企業不斷超越與創新,甚至開始領先于整個行業。他們在立足國內的同時,開始不斷地向海外拓展,在海外市場中國led顯示屏的身影逐漸占據市場重要的地位。
在2017年中國LED顯示應用行業年度發展報告中指出,2017年,我國led顯示屏出口總額約為16.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5億元。我國led顯示屏產品出口市場規模從2012年的6.24億美元增長至2017年16.8億美元,年均增幅33.8%。
隨著出口總額的增加,中國led顯示屏企業在國際上也慢慢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在小間距領域,小間距led顯示屏的興起,更是引領了全球led顯示屏應用新一輪的熱潮,中國led顯示屏企業在小間距領域占據著絕對的話語權,中國的LED小間距顯示屏也風光無兩,引領世界潮流。
當我們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作為海外重要的美國市場,由于其日益堅強的貿易保護政策,隨著特朗普的上臺,美國市場開始變得更加的嚴峻,中國led顯示屏企業也面臨著新的挑戰。
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美國通過增加關稅抑制中國led顯示屏企業的發展,在中國涉及出口業務的顯示屏企業無不受到了這一輪關稅的影響,但在我們led顯示屏行業因為建立了最完善的產業鏈,中國led顯示屏在全世界占據著80%以上的產能,雖然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市場,但是由于中國led顯示屏完善的產業鏈,也把這次危機不利的影響降到最低。
中美貿易戰打響之后,各大企業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奧拓電子表示,隨著公司國內業務量的大幅增加,公司來自海外的業務占公司總業務量的比例降低。公司海外業務以歐洲和日本市場為主,出口美國市場的業務占公司總業務量的比例很低,所以公司整體上受美國貿易政策波動的影響不大。
中國led顯示屏市場因為產業鏈的完善,所以在國際市場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世界的話語上也發出了一定的聲音。
雖然在led顯示屏行業形成了“世界led顯示屏看中國”的格局,但是我們要看到自身產業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本身的不足。在一些尖端前沿技術方面我們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薄弱環節。在產品方面,盡管我們的產品行銷世界,但是我們的產品多以低端、貼牌為主,以品牌打造進入國外市場的還是比較少的,因為產品質量問題與出口國不匹配也屢遭訴訟。在海外行銷過程中,我們的很多企業急于把產品賣出去,而忽略了專利和標準等相關工作的建設。這也因此給了美國打壓中國led顯示屏企業,發起337調查找到了借口。
由于中國led顯示屏行業競爭的激烈,led顯示屏市場已經由國內市場延伸到國際市場。在國外市場上也延續了國內市場重價格不重視服務的惡性競爭,在國際市場上,這也反過來,進一步制約國際話語權的建立。
在國際上,面對有關337調查,我們國內的一些企業對于涉訴企業,還是抱著競爭對手的心態,“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更有甚者幸災樂禍,殊不知,毛之不存,皮將焉附。中國led顯示屏很多企業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這又將如何建構中國led顯示屏企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337調查在LED 行業所涉及的是普遍排查令,如若任由其往非利好方面發展,可能會引起西方其它國家與地區的跟風,這將會讓我國的LED顯示行業在海外盡失話語權,海外市場的開拓也會受到更大的阻力。
談及337調查之時,卻又讓人想起了一個新興市場——LED影院市場,我們國內企業及專家在10幾年前就已經開始布局,但韓國三星卻搶選在多國多個院線安裝了LED電影屏,這其中包括中國上海。我們起了個早床,還在趕集路上,讓人汗顏。雖然在很多技術上我們暫時處于領先,但我們的品牌打造步伐卻非常的緩慢。
中國led顯示屏企業在開拓海外市場中,創新的缺失,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在一些國際重要展會上因為侵權屢屢被封,諸多問題一直被國際市場所詬病,這也不利于國際話語權的建立。
中國led顯示屏企業經歷了337調查之后,應該要有更加警醒的頭腦,也應該要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人力彌補自身薄弱環節,補齊短板,才能在以后的國際市場上發出更加強硬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