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7月13日,京東方A發布了《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公告》,內容顯示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盈利42——45億元,實現了扭虧為盈,主營業務利潤也連續三個季度盈利。
京東方表示,公司2017 年上半年,公司繼續推進軟硬融合、應用整合和服務化轉型,強化技術、產品、應用拓展等創新,推進精益化管理,進一步提高產線增值化能力;公司多條產線持續保持滿銷滿產,產線綜合良率及產品品質不斷提高,主要產品細分市場占有率維持較高水平。加之半導體顯示行業景氣度相對去年同期有較大好轉,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業績實現大幅增長。
從跟蹤的數據顯示,京東方從2008年開始推進產能大躍進以來,平均下來每年的投資額度超過百億,不到十年間,累計投資額近千億。然而到去年底為止,京東方在這期間兩輪的行業液晶周期中,基本沒賺到什么錢,被海外面板界稱為打醬油的陪練手。
不過隨著全球的制造業往中國大陸轉移,特別是出貨量最大的中低端產品領域,全球絕大部分的產能都聚集到了中國內地,海外的面板企業開始在這部分產品的面板產能上,完全喪失了下游出海口,這部分產能也要么淪為中國大陸企業的面板代工廠,要么直接關掉或賣掉產能。
在中國本土終端品牌的需求拉動下,僅有的三家大尺寸面板廠商和三家小尺寸面板廠商,終于熬過了產業技術學習曲線期,也積累了大量的工廠運營管理經驗,同時還培養出了一大批熟練員工,為近兩年承接全球面板產能也往中國大陸轉移,打下了比較堅實的產業基礎。
同時京東方不停開出的新產能,也成了全球市場上中低端監視器、液晶電視的主要轉單對象,甚至到最后,三星的大部分手機液晶顯示面板,不能也都交由京東方來代工生產。在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京東方的產能規模效應也開始顯現。
實際上從前年開始,除了龍騰光電還沒有公布新的擴產計劃外,不僅僅是京東方,國內的其它面板廠家,也者全部借鑒京東方的與地方政府和產業基金合作模式,進入了產能大躍進階段。其中國內的合肥、福州、深圳、武漢、咸陽、昆明、廣州以及整個四川與重慶,都開始積極拉攏面板廠或終端廠,在當地投建各類新型顯示面板線。
而京東方也受益于這一波液晶周期的價格修復,不但獲得了與國際市場上相應的銷售價格,取得了與出貨規模相應的市場話語權,而且借助本土成本優勢就近服務客戶,也開始在獲利能力上有所改觀。
而且京東方還有正在建設和計劃建設的兩條10.5代高世代面板產線,產能釋出后,高端產品的市場份額也將得到大幅提升,產品盈利能力也將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加其在手機高端面板上TDDI LTPS產品的技術突破,以及行業全面屏顯示技術的需求拉動,京東方的手機面板業務也將從出貨規模最大優勢,慢慢轉換為自己在行業內的盈利優勢。
盡管日、韓的面板企業也好,還是終端品牌企業也好,都正在積極往OLED高端產品上遷移,開發盈利能力更大的市場,并且希望借技術差異的優勢與液晶面板產能競爭。不過由于OLED顯示材料與工藝的限制,OLED的量產規模與產能效益,都還需要至少五到十年的提升,才能達到現在液晶面板的水平。
因此京東方完全能在這個期間內,把自己的產能效益放大到最大,由電視、監視器、手機面板的出貨最大廠商,轉變成為業績最大廠商。這就跟當年中國的白色家電、電視和手機制造企業,把全球絕大部分的產能吞噬一樣,中國的面板企業也只是重復了一遍中國本土終端品牌企業的產能擴張之路。與之前不同的是,以前是終端組裝代工全球產能轉移承接為主,現在開始轉為上游的零組件全球產能轉移為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