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過去,國內LED顯示屏制造業由于“入行門檻低”、“沒有標準”等因素,導致行業內“魚龍混雜”,經過前幾年的“大洗牌”,一些“打醬油”的企業被踢出局,然而這場“行業淘汰賽”并沒有落下帷幕。隨著LED顯示屏行業競爭加劇,“未來有整合和合并的空間,3到5年后保留下來的企業不會超過100家”,廣東省照明電器協會秘書長郭修表示。
為什么會出現一波又一波的整合與洗牌呢?因為我們的市場環境變了,客戶的要求也變了,LED屏企的生存法則變了,原來的打法已經不適用。很多LED屏企開始改變發展戰略,但新經濟形勢下想要重構“企業坐標”,必須實現企業平臺化、專業化……
首先,從LED屏企平臺化來講
所謂平臺化的LED屏企,往往是屏企依靠自己的某一件主打產品取得龐大的客戶量,并在此基礎上根據客戶需求,不斷地為客戶增加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以此來打造品牌,樹立品牌形象。
走“平臺化”的一般都是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即使企業在某一方實力不足,比如說要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而自己卻沒有能力完全由自己完成這種服務,也可以通過聯合行業資源來達成目標。那么,什么樣的資源才有整合的意義呢?就是那些非常專業化的公司,專注于某一個領域,把產品或者某一細分的服務做到極致。在這樣的專業化中,所有的平臺,都會將其作為優先整合的對象,未來的市場上,這樣的專業化公司同樣具有巨大的競爭力。
而對于當前規模較大的LED屏企而言,如果本身擁有強大的資源基礎、銷售通路、品牌、或者制造能力等,自己就能進行整合,并且對資源作出開放協議,開放自己的平臺,讓更多的專業化公司進入到平臺,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充實自己的平臺。這是平臺化的一種路徑,也是大企業的轉型選擇。
其次,是LED顯示屏的專業化
通常來講,“專業化”的企業戰略定位對于中小屏企而言更具意義,因為對于那些資源、實力、市場規模不是很大的LED屏企來說,盲目跟風做平臺可能會對他們造成巨大風險。他們應該在自己的細分領域,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來達成細分領域內的領先地位,成為所有平臺的優先選擇。
一言蔽之“大企業通過模式創新做平臺,小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做專業化”,這兩個路徑對LED顯示屏企業的轉型指引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路雖然已經劃出來了,也不是“說走就能走得通”的,新時代下LED顯示屏企業轉型之路仍是困難重重。
對一些大企業而言,開放自己的資源,建立全新的“開放、共享、共創、共贏”商業模式和商業生態圈,仍存在很多“心理”乃至“制度”的障礙。他們往往不愿意開放自己的資源與其他企業共享利益,所以,很多大企業往往不是死于競爭,而是死于自己的狹隘。
對中小企業而言,而一些沒有優勢的中小屏企同樣面臨轉型的障礙:對于一些過去習慣了山寨和模仿,不注重技術研發的積累的中小屏企來說,突然要它在某一個領域深耕、細作、顛覆、創新,實際上非常困難。因此對于那些存在技術創新的中小屏企,最重要的不是從原始創新出發,而是通過整合創新或者引進已有的成熟技術,不斷地升級改造產品,逐漸打造優勢。
除了企業自身因素外,還有時間、機遇等大環境問題;ヂ摼W留給企業轉型的時間不會太長,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就是企業轉型的最佳時機。LED大、小屏企要么抓住機遇轉型成平臺化的企業,要么轉變為專業化的公司,否則將會面臨被未來市場淘汰的危險!
(來源:LED顯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