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年太難,2016年更難:小老板倒閉潮、中老板硬撐著、大老板正在愁!
2016年中國經濟將面臨結構性與周期性因素疊加的雙重挑戰,一方面,決策層開始著手推進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過程中累積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進行系統性修正;另一方面,貨幣、債務與產能的周期性調整將在2016年觸底,真正意義上市場出清的大幕正在拉開,企業倒閉潮、行業性失業潮以及工資福利的萎縮將層層傳導。
2016年已過去一半,大家感覺今年的生意如何?近日傳出幾家LED公司面臨倒閉的消息,難道倒閉潮真的來了?比倒閉潮更可怕的是什么?
低價競爭
價格戰:餓死同行累死自己
繼品一照明倒閉,再有LED企業曝出破產消息。近日,浙江中宙光電進行破產重組,利爾達科技擬受讓中宙光電現有股東持有的100%股權,支付對價為4000萬元。筆者查閱資料發現,中宙光電注冊資金6600萬元,投資總額超過4億元。今年來,LED行業企業“倒閉”、“關停”、“破產”、“拖欠工資”、“業績下滑”、“虧損”等消息動搖人心。由于國內產能過剩嚴重,很多企業要么沒生意,要么靠低利潤走量維持生存。除了外部環境,內在的惡性競爭也在吞噬LED行業的發展前景。
為了有生意可做,一些企業不惜以“保本”姿態競爭,加重了更多中小型企業倒閉風險。“價格多低的產品都有人賣!”現在看來,比“倒閉潮”更可怕的是“低價競爭”。在買賣市場里,買燈嘛,當然要挑便宜的去修,可關鍵的問題卻是,在客戶無法對產品質量進行鑒別的情況下,賣家無底線的經營,最終擾亂了市場,出現了餓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企業的錯誤現象。
在同一個地區,購買產品的客戶是有限的。而如果有一批LED企業用低價去搞定那些客戶,那剩下的LED企業就沒有盈利機會了,甚至接不到訂單直接餓死。長此以往,市場就被擾亂。LED行業毛利率控制在15%-30%左右屬于正常范圍,可實際上有的廠家為了有生意做,毛利率5%也在接,有的2%,甚至更低。接到單了,當然高興,小型LED企業熱火朝天日夜不停地趕著工期,營銷部天天忙著發單,安排發貨。
在這看似繁榮的背后,LED企業的日子真的好過嗎?到年底一算賬,除去工人工資,設備折舊,房租費,水電費,物流費....唉,辛辛苦苦干一年,到頭來就剩下三瓜兩棗,還不如給別人打工賺的多,何苦呢?
有一句行話叫“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不是內行人永遠不知道LED行業這水有多深。近段時期,越來越多的LED企業老板抱怨,低價競爭已經擾亂了正常的行業秩序。“不管什么樣的LED產品,總有更低的價格出現。不管客戶給出的產品費用價格有多低,總有人會接單。從生產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價格根本無法保證利潤率,如果他們能做,那也肯定是在原材料和工藝上偷工減料了。”長此以往,行業的健康發展勢必受到威脅,中國制造與服務的影響力一定會下降。
對于低價,買家以為占了個大便宜,殊不知最該哭的是自己。經常聽到各種客戶抱怨產品的壽命短,質量不合格等等問題,殊不知原材料成本上漲嚴重,各方面成本居高不下,這么低的價格能買來什么樣的高質量的汽車配件與維護費用呢?貪圖便宜最終損害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
盲目追逐資本
“坑”死無數老板
上文所提到的中宙光電是一家什么樣的企業呢?這家曾被媒體評為“業內公認的LED燈絲的標桿企業”怎么會走向倒閉潮?另有多方綜合信息顯示,中宙光電成立于2004年,年產各類高功率、超高亮度的LED達12億只,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LED封裝及應用產品制造企業,是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的重點發展企業。
再來看看中宙光電的掌舵人。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朱曉飚,1991年畢業于浙江工商大學應用電子專業,可以說是LED行業科班出身。成立公司后的第二年(2005年),朱曉飚攻讀復旦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2007年獲得EMBA學位,他的導師陸雄文教授是頗有名氣的經濟學家,是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可見朱曉飚對企業管理知識也是很重視的。
朱曉飚不僅有LED專業技術知識,有企業管理知識,還有多年的LED行業經驗。2001年朱曉飚創辦杭州中宙科技,從事LED相關設備進口貿易,在業務中發現LED未來的市場很有潛力,于是2004年創辦了中宙光電。朱曉飚歷任杭州余杭照明與光電子行業協會會長、杭州市LED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看來人脈資源也是有的。
其實,中宙光電以其精誠努力才有其以前的鼎盛時期,并且當初積累了實力基礎,如今才能夠被重整。在朱曉飚董事長的精心治企之下,中宙光電在創辦之初2004、2005這兩年,產值都在以翻三的速度增長;此后增長速度在30%-50%左右,算是回歸到合理平穩水平。2012、2013年中宙光電達到鼎盛時期,中宙光電及朱曉飚董事長這兩年頻見于媒體報道,為LED企業傳授發展經驗。
然而進入2014年中宙光電的發展急轉直下,出現資不抵債、經營困難,無力償還東莞東煦五金公司等多家供應商欠款的情況。不過,中宙光電這么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實力基礎還是在的。東煦五金在向法院申請重整中宙光電時承認,中宙光電具有通過重整獲得新生的可能;中宙光電當時也表示,已有潛在的重整方。
目前多方信息顯示,中宙光電的敗局始于“過度追逐資本”,中宙光電的慘痛教訓是對“資本至上論”的深刻否定。其實,LED企業不應該讓上市成為自身的一種累贅,上市的企業不一定優秀,優秀的企業不一定上市。
中宙光電對上市的追求,不晚于2010年。筆者注意到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年發表的一份報告《中國大陸LED企業上市分析》,報告提及在2010年7月浙江中宙以VC/PE的方式引入蘇州海竟信息5000萬元融資。
檢索信息發現,近幾年中宙光電進行了頻繁的資本動作。例如,2010年中宙光電引入上海立鴻1152萬元融資,后來因為中宙光電2013年底未通過上市審核,此筆融資引發糾紛。2013年中宙光電與兩家企業合資成立浙江高凡光電,目前高凡光電也經營困難。
2014年中宙光電以173萬元轉讓其所有的浙江華迅5.78%股份給周某。值得注意的是,浙江華迅持有華燦光電14.89%股份,也就是說中宙光電間接持有華燦光電股份。中宙光電還向多家銀行貸款,如2013年向上海銀行貸款800萬元,利息至今累計71萬元。
媒體在報道中指出,中宙光電因在引進外部投資機構過程中出現問題,公司無法正常運營而進入法院破產重組。記者翻閱了中宙光電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后的幾宗民事糾紛裁判文書,看到中宙光電承認自身上市無望,無法償還債務。這可能是一種悲哀,恰恰是因為中宙光電過于追求上市,出現了融資策略急進錯誤,并盲目擴大前述LED燈絲燈及其他生產規模,才導致中宙光電偏離了原來正常經營、高速發展的軌道。
(文章截取于廣東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