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高世代液晶產線的不斷投入,供給將明顯增大,而需求卻不升反降,不少業內人士擔心供過于求帶來的生存危機。中國臺灣友達光電董事長彭雙浪認為:“面板產業供過于求將成為新常態,未來面板的競爭不是靠投大錢、拼產能,而是綜合實力的競爭。”

從需求面來看,近兩三年來,面板市場主要應用在電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但是這些領域的需求都在減緩,LCD TV這兩三年完全不成長,智能手機今年增長可能降到了10%以下。從供給端來看,自從2012年以后,國內僅大陸地區的累積產線投資就超過4500億人民幣,全球總投資額超過6000億人民幣。彭雙浪說,這種巨額投資將造成供過于求,去年大尺寸面板的利潤已經被壓榨。2015年以前當供過于求時,廠商會調整供給,當需求大于需求,廠商會積極投資,所以整體上能保持平衡。
彭雙浪強調,從今年第一季度的業績來看,只要去掉政府的各種補貼,所有的廠商都是虧錢的,所以 “液晶循環”模式將被打破。而且隨著明后兩年最大產能釋放出來,特別是8代線以上的投產,將促使面板在IT產品和電視市場的競爭加劇,其價值隨之降低。
但是具體分析電視市場,大尺寸電視的需求不斷上升,有一定的市場價值。彭雙浪表示,50英寸以上的面板需求旺盛,市場增長很快。同時,商用顯示、車載顯示、儀表盤、手環、更高分辨率的手機顯示屏以及一些定制化產品也有一定的市場需求,但是這些市場的成長將對技術、管理和供應鏈提出更大的挑戰。
特別是越往高技術方向走的時候,投入和產出不匹配的現象越明顯。彭雙浪指出,低溫多晶硅將提升市場需求,但是其投入和產出比不見得成正比,它的挑戰在于多種技術的整合,例如要整合高分辨率和低功耗才有市場競爭力,電視要求顯示屏要具備無邊框、曲面、更大尺寸、更高色彩飽和度等要求,如果不能達到,產品就會落入到紅海市場當中,價值難以顯現。
其實,企業的存在就是追求利潤,追求長遠發展,追求提升價值,而不是為了“面子工程”。通過過去三年的觀察,彭雙浪認為,如果只是追求規模成長,即使做到全球規模第一,企業可能也賺不到錢,因為它沒有體現價值。
而高價值的實現必須要和不同的領域相結合。彭雙浪說,每一個產品、每一個行業、每一個領域需要不同的技術、不同的商業模式以及擁有個性化的需求,這就需要企業整合人才、技術、產業鏈等,靠綜合實力提升價值,絕對不只是靠投大錢、拼產能。像異形切割,技術挑戰非常大,但是當做出來之后,不管是產品的單價,還是利潤,都會得到提高。所以怎么提升價值是整個面板產業需要思考的問題,而不是不計回報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