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農業化向工業化的轉型中,由于中國人走得過于匆忙,對工業化中至關重要的工業精神未能足夠重視,造就了多年來產品廉價低質、附加值低的形象,企業追逐短期利益的現象也一直延續至今,而伴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加快轉變,從“將就”到“講究”,這是中國企業打造百年老店必須要邁的一道坎,也是led顯示屏企業未來的生存發展之道。
led顯示屏行業是否能夠誕生一家百年屏企,關鍵在于能否形成一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去自我約束和引導制造企業向上發展。而很顯然,目前led顯示屏行業在工業精神層面上仍有所缺失。
LED行業三大癥結:流動、賺快錢、價廉低值
“中國制造”與世界先進水平究竟差在哪?對led顯示屏企業而言,除了技術、質量、品牌等有形因素,一些無形壓力更讓他們深受困擾。
首先,“流動”的工匠無法支撐“鐵打”的企業。對處于產業鏈低端的一些led顯示屏制造企業來說,過快的人員流動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從去年年底開始,LED行業就開始頻現高管離職顯現,僅2015年5月至2015年底,就有十七家LED企業20多位高管辭職,而一線技工的離職率更無法估算。沒有穩定的制造工匠,制造業又如何發展壯大?
其次,“賺快錢”的理念無法打造百年老店。從社會的普遍價值觀看來,盈利水平、資產規模、企業估值成為衡量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但事實上,打造百年老店需要專注和深耕;許多企業關注做大而非做精做專、將“轉行”當“轉型”,房地產熱、互聯網熱、股市熱讓大量資金脫實向虛,不利于制造業健康發展。
再者,“廉價低質”形象期待得到根本改變。不少企業認為,中國制造創造了物美價廉的傳奇,但粗暴山寨、抄襲模仿使中國產品背上了“廉價低質”的名聲,既影響了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產品的定位和看法,也使國內消費者對本土品牌信心不足。中國消費者赴日本搶購馬桶蓋一事,正戳中了中國制造的痛點。
縱觀led顯示屏行業,300多億的年產值,中國已經成為世界LED產業的重要制造大國,但是要與國際一線品牌比肩卻仍然有距離。而且,由于準入門檻低,產能過剩已經讓中國led顯示屏市場充斥著太多假冒偽劣產品。劣質品的橫行霸道不僅會擾亂市場秩序,更會加劇品牌品質的進一步提升,使消費者的信心和信賴受到沖擊,對于led顯示屏整個行業的持續發展更是貽害無窮的。而工匠精神提倡的追求完美極致,把品質從99%提高到99.99%,正是給當下led顯示屏行業敲響了警鐘!
這方面,我們已有了諸多先行者。從以高鐵、電氣設備為代表的裝備制造業,到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再到格力、海爾等家電品牌,中國制造正從“代工+低價”的模式向“核心技術、人性設計、品牌打造”的模式切換。在這一過程中,重塑中國制造的價值和精神顯得尤為緊迫。
樹立led顯示屏標桿企業 率先探索實踐
自17世紀英國工業革命后,現代工業文明推動著世界的發展進程。在此期間,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形成了各自的現代制造文明。比如,從百年前的教堂大鐘、釀酒設備到今天的奔馳、寶馬,“德國制造”給人以耐用、安全、精密的深刻印象。這體現出德國制造的精神文化:專注、標準、精確、完美和秩序。
對中國LED顯示企業而言,其轉型發展的道路前途將越來越取決于能否逐漸形成現代工業文明的社會心理和實業基礎,積淀下植根于中國本土的實業精髓。這座精神大廈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約精神、構造是效率觀念、細節是質量意識。
這種工業文明的構建離不開標桿企業的引領。事實上,從鐵人精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高鐵精神,再到格力、華為、中興等矢志技術創新、追求完美質量、提供專業服務的理念,中國并不缺乏自主創新、梳理中國品牌價值追求的個案,但如何將這種精神內化為整個社會的文明理念,需要更多標桿企業的出現。
因此,標桿企業是led顯示屏產業制造文明形成的基石和土壤——就好比美國福特和日本豐田都分別扮演過標桿企業的角色。在當代中國led顯示屏行業,標桿企業應當率先探索和實踐,提煉中國制造文明的精髓,逐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
社會總動員 提升“中國制造”軟實力
制造文明的構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對政府來說,應該完善創新驅動、質量為先、崇尚實業的體制機制,并大力營造相應的社會共識和文化氛圍。
德國、日本制造早期也曾受到廉價質低的困擾。對此,德國通過法律、標準、質量認證三位一體的質量管理體系,促進了德國制造的質量蛻變;日本在20世紀60年代實施“質量救國”戰略,促使日本制造打開了歐美和全球市場。以此為鑒,我們應從國家層面牢固樹立質量立國意識,以標準為先導強化質量管理,并在全社會引導樹立質量誠信文化。
對led顯示屏制造企業來說,應走出以規模換成本、以成本換價格的競爭模式,樹立以科技、質量、品牌為先的發展理念。我國制造企業踐行制造文明,應對消費者存敬畏之心,不讓低質產品流向市場;要耐得住寂寞,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培養人才,同時要在全社會倡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此外,整個社會的消費理念也應從追求“價格低廉”轉變為“高質有效”。隨著中國制造告別低成本、規模化競爭以及消費群體結構的變化,企業、消費者、商業營銷形成的“物美價廉”的消費訴求有待轉型。當前,我國一大批偏好性能、愿為高品質埋單的消費群體正在興起,這意味著消費理念的變革、對“價廉物美”觀念的部分揚棄,并很有可能把中國制造帶到新層次。
(來源:慧聰LED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