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RSS | |||
|
![]() |
近日,小編有幸跟隨同事在和幾位行業大佬聊天,傾聽各位前輩對當前行業的深度解讀,言談間,一位大佬突然提出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
在座各位進入led顯示屏這行也有很長時間了,你們感覺現在行業跟前兩年相比企業數量是增多了還是減少了?
聽完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當然是減少了,這不是明擺著的嘛!led顯示屏行業經過前幾年的大浪淘沙似的“洗牌”,剩下的企業數量遠不及之前多……回想起那段時間的“血雨腥風”,大家都開始認同這種觀點,但這時“大佬”卻一臉嚴肅的說道:“錯了!是增多了”。
此言一出在座的各位都有點蒙圈了,怎么會?錯在哪?
這位大佬緊接著說道:“為什么說企業數量不減反增?是因為led顯示屏行業經歷初期的“大洗牌”時代,一大部分中小規模的屏企倒下了,剩下來的企業就好比軍閥割據時期,混得好的就是直系、皖系,混的稍差的也能如晉系、滇系、桂系等割據一方,再次就只能‘落草為寇,占山為王’,勉強當個‘土皇帝’了,而目前行業就是多了很多想著憑借著手里頭的資源、人脈單干的‘土皇帝’。 他們一般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搞不起大場子,甚至也沒有自己工廠生產,只能找個租金便宜的工廠,擺幾張二手辦工桌,再招幾個能說會道銷售人員——齊活了!這樣的企業除了不用自己投資生產,單靠‘貿易’出單養活公司上下,也算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更甚者有些企業不養人全靠自己出活,老板即是員工,身兼數總,‘一人一桌一公司’,這些‘貿易’性質企業在led顯示屏行業多不勝數。”
“除此之外,行業內還有一些雖然工廠、銷售、資質等都具有但是無論是技術還是市場、渠道都缺少含金量的屏企,行業俗稱‘小作坊’,你看不到它能進一步發展的前景,就不瘟不火熬著,面對接下來的行業整合,他們完全沒有優勢,只能被動挨打。”這位“大佬”如是說道:“這些企業的存在,從側面證明當前行業整合還未結束,‘群雄并起’之后,進入戰國時代,必定會迎來‘合眾連橫’的局面,而這些企業必將會是最早被吞并的那一批。”
他的一番言論,讓小編再次刷新了自己對行業的認知:行業雖然結束了混戰大洗牌時代,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整合結束,更像是可以發起新一輪淘汰賽的‘訊號’,經過近幾年的整合,一些含金量高的企業正在逐漸傾向各自細分領域寡頭發展,但周圍仍然有很多良莠不齊的企業林立。正如這位大佬所言:“現在行業就如同一個武林江湖,‘高手’各成派別,同時也有一些‘強敵’、‘低手’環繞四周,而不論是‘廝殺’還是‘聯合’,終有一天,會有人一統‘江湖’……”
細想一下,這種“行業持續淘汰觀”不無道理。
led顯示屏行業的發展確實算得上一波三折。相較于08年之前的“低調”,08年后的行業可謂是“熱鬧非凡”——借勢北京奧運、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的召開,不斷發展壯大,雖然期間也有幾次受到外部環境影響,市場增長有所放緩,但整體還是一路看漲的,直到2015年行業“寒冬”到來,整個行業都仿佛遭受了當頭棒喝,發展勢頭直線下降,隨后也迎來了led顯示屏行業的第一次“大洗牌”,無數的企業在此過程中被踢出局。而到了2016年,形勢又有了新的變化:由于在之前行業洗牌過程中淘汰掉一大批沒有資質的屏企,使得行業屏企的整體質量有所提升,同時技術的進步也讓行業生產水平上升,產品質量與工程質量方面進步明顯,另一方面國內led顯示屏行業也開始在全球市場占主導地位……
但是我們不得不正視的是:行業結構仍處于不合理狀態,中低檔同質化產品過剩、市場需求的疲軟和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依然沒得到有效解決,“供大于求”的困局還是制約這行業的發展,更嚴重者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讓行業再次重陷低端“價格戰”的深淵……
一方面正如“大佬” 所說那樣,目前行業格局是:規模型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中等規模企業數量明顯遞減,小規模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整體格局由以往“橄欖形”向“啞鈴形”轉變。另外從今年的市場動態來看行業并購事件也很常見,正如此前業內人士所預測的那樣:當前led顯示屏行業并購重組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就市場走勢來看led顯示屏行業的“大魚吃小魚”現象在所難免,不管是兼并還是融合,你并購別人抑或是被并購,“并購”都將會是一個行業常態并且這個過程必將持續。
另一方面,市場上正在逐漸形成強勢品牌的方陣。近年來,隨著行業的專業化細分日趨明顯,led顯示屏應用產品的產業鏈也正在形成;同時行業總體技術水平以及服務水平上升明顯,小間距、大間距,4K、8K,3D、裸眼3D,VR/AR,便捷式前后維護等等創新產品層出不窮,業內技術創新氛圍活躍;在這樣的條件下,一些屏企抓住機遇順勢而上,成功的從“牌局”中脫穎而出,打響的自己企業的品牌,并且不斷聯合周邊“勢力”形成品牌方陣、做大規模,穩穩占據市場。
“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觀點在接下來的led顯示屏行業的洗牌過程中已然不再適用,大浪淘沙始得金,屏企想要發光發亮,就必須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比如說在市場定位方面,屏企應該依據自己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產品定位,再沿著既定方向談發展;在產品生產方面,除了擁有一定規模,產能能夠滿足市場需求,不但擁有規范的常規化產品,屏企還必須具備自己“獨門”優勢技術,能為一些特殊工程應用提供強有力的產品、技術以及服務保障,在市場渠道方面,也要不斷改進擴大、夯實自己,這樣才能避免自己成為行業新一輪淘汰賽中那條被吃的“魚”……當然,上述觀點是針對自己已經具備一定實力的屏企,而對于那些沒有“單飛”能力的行業弱勢企業來講,趁早傍個“大腿”尋求庇護也是不錯的選擇,至少跟在“大魚”身后被吃掉的機率要比自己盲目“獨行”少的多。
(來源:LED顯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