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來,LED產業經歷了一場“大”事件:在低價比拼為主題的市場競爭中,眾多企業竟底氣十足地紛紛漲價,很多吃瓜群眾表示看不明白這到底鬧的是哪一出?原來,始作俑者是原材料價格上漲,讓原本已經薄利的LED企業無路可退,漲價只是無奈之舉。有人為了安慰這次緊張的市場變動,給它編織了一個美麗的借口,稱這次漲價為“一場價格向品牌的轉移”。
誰都知道價廉是占領市場的最好手段,即使沒有這次原材料發起的漲價潮,價格也不會無底線持續下降。降價必有個“度”,不斷的惡性競爭使價格降至冰點之后必會出現反彈,這種反彈要么是價格反彈,要么就是品質反彈,即企業以犧牲品質為代價,生產假冒偽劣產品而立足。種種看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價格競爭,但其實是一場意義重大的品牌競爭。
為什么有的企業能夠面對漲價風波面不改色?僅僅是有理于目前的市場情況所迫嗎?其實不是,是因為它們足夠大“牌”。試問,一家知名品牌的企業,擁有一定壯大的客戶群體、品牌信譽、品質保證,會擔心價格帶來的市場變動嗎?
如今,無論是經銷商還是用戶,都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那個“傻白甜”了,他們不再像以前一樣,經銷商推什么品牌他們就用什么品牌,而是在對品牌有了較為成熟的認知之后,由被動變為主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使用理念,“我覺得顯示屏還是用XX牌的好,大品牌,高質量。”“我覺得我還是比較信任XX牌的芯片,口碑好”“我不要這款,我就要那款,價格不是問題,問題是這品牌沒聽說過啊,買回去品質不過關容易壞怎么辦?”諸如此類的聲音朝著LED企業卷席而來,這樣一來,無論價格戰再如何變動,都不會流失品牌企業的“忠實粉絲”。
為什么會出現種情況呢?由于消費者一開始并沒辦法分辨產品的好壞,只能通過長時間的使用才能發現問題,這給市場上流通的假貨制造了一定的生存空間。但是前幾年產品的不穩定性、部分廠家的不負責任行為給用戶帶來了一系列的售后麻煩,恰恰售后問題一直是行業內最為棘手的弊端之一,就使用戶產生了使用后遺癥,對非品牌產品逐漸建立起防御墻。通過多年的沉淀、行業的變遷,人們更愿意去相信品牌產品,不僅是因為品牌代表著品質,能減少售后問題的出現,更是因為品牌具備資質、能力和服務態度能夠從頭到尾地為用戶解決售后問題。
這是一個LED行業正在規范化、品牌化的成長階段,逐步走向品牌市場是當今發展的必然趨勢。從亂到開始有模式的苗頭出來,再不斷地去強化品牌,最終成就一個真正的知名品牌是每個LED企業永恒不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