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過去一年,大屏行業發生的最深刻的變化莫過于“新技術”的全面崛起。而這種變化會在今年仍然是行業發展的關鍵規律。
第一, 液晶拼接和單體大屏顯示器的出現
相對于傳統的CRT拼接、邊緣融合系統和DLP拼接產品,液晶拼接和大尺寸顯示單元最大的特點莫過于:基于液晶技術的大屏產品是真正的“工業化應用”的產品。
傳統的大屏幕拼接產品的代表是DLP單元。DLP拼接產業,長期以來存在著為數眾多的參與者。導致這一局面的原因有市場和客戶需求層面的,但更有產業制造格局層面的。本質上,DLP拼接單元是一種實驗化制造技術下的產品。在制造、加工過程中,保持需求的產品品質和穩定程度的前提下,實現快速的產能復制需要的內控性指標異常的高。DLP拼接產品的市場特點是產業的規模化力量不足,從上游的DMD芯片、到中游的光機、到下游的顯示單元的市場供應能力、企業的單體產能、產業的產能快速復制能力都明顯不足。
同時,由于這個行業的寬度并不大、產業需求規模始終有限,也導致了DLP拼接的從業企業并沒有動力在產能上實現大規模的躍進,也就沒有建立起來適合大規模產能復制的工業化DLP拼接產業管控體系和技術規范。
與DLP拼接類似,早期的PDP等離子拼接產品也是基于“實驗性”生產線的產物。在自身產能和產能復制能力上也沒能實現全面的工業化水平。這也是導致同為平板拼接,等離子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之相反,液晶拼接和相應顯示產品,自從誕生以來就是基于工業化大規模制造的產品。這也是液晶拼接產品能夠在價格上拉低很多的關鍵原因。以55英寸拼接單元為例。其主要產自7到10代線。這些生產線月度的55寸單元產能在20萬到50萬片之間。如此巨大的產能,使得一條生產線就足以滿足全球市場的應用,還綽綽有余。當然,廠商可以靈活組織產能規劃,減少產品生產數量,但是這意味著單片成本的增加。
某種意義上,液晶拼接的出現,從一開始就具備了大量的、“白菜化”的、工業性供給和產能高速復制的能力。這一方面增加了液晶大屏的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降低了系統擁有者的成本,另一方面更為大屏應用市場的普及化發展準備了必要的產業基礎。
第二, Led大屏技術的不斷演進
在大屏行業,LED大屏幕可以稱之為一個“非常特殊的技術門類”。雖然從應用上同屬顯示行業,但是從制造、集成到工程領域,LED大屏幕很大程度上與拼接墻處于兩個不同體系。
傳統LED大屏幕幕的優勢在于,畫面尺寸無限拼接和高亮度顯示。后者使其成為唯一適合室外環境大規模使用的顯示技術。同時,高亮的特點也使得LED大屏幕幕能夠在舞臺背景效果應用領域大展身手。但是,LED大屏幕也有其缺點,那就是產品點距的限制。
傳統LED大屏幕的像素點距過大、顯示密度不足,這阻礙了LED大屏幕在近距離顯示,尤其是室內環境下的應用。但是,隨著LED大屏幕技術的進步,高像素密度的顯示能力在不斷提升,LED大屏幕也在借助于2毫米以下點距的新產品進入室內工程領域,并成為一些特種行業客戶的首選產品。
同時,隨著LED產業制造能力的發展,在過去5年LED大屏幕的成本顯著下降。這一點促成了LED大屏幕在市場應用規模上的質的提升。目前,戶外大型全彩LED大屏幕已經從幾年前的地標性高端產品,過渡為一般性戶外廣告手段。在三四級,甚至農村城鎮市場,LED大屏幕已經以各種方式滲透到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內。成為了一支獨特的大屏顯示技術力量。
在未來的發展中,LED大屏幕技術在點距和成本兩個方面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前者將使得這種以往主要用于室外的顯示產品,更多的進入室內顯示市場,與傳統拼接墻、投影系統競爭市場份額。后者則會顯著提升LED大屏幕的應用市場規模和市場競爭力。大屏行業企業也將涌現出更多的集成傳統拼接墻系統和LED大屏幕方案的廠商,展開多層次、多元化技術的競爭,謀求以更多的產品手段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第三, 單體大型顯示單元的應用。
在平板技術成熟之前,直接制造60英寸以上的顯示器,只能依賴于背投或者正投影技術。但是,投影產品具有維護性差、工程應用占據更多的空間、亮度和色彩效果指標不及直接顯示系統的缺陷。這使得獨立的大型單元顯示產品,并沒有成為背投應用的主要趨勢。
但是,隨著平板技術的進步,制造100英寸以下的單體顯示器的工業化能力正在快速增強。甚至類似于夏普十代線這類液晶面板生產線,已經將主要產品定位成60英寸及以上尺寸的產品。這類顯示產品,不僅日益豐富著普通民用彩電市場的產品線,也在改變著大屏行業的應用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