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芯片巨頭們的轉型暗戰
編輯:清風 [ 2019-8-28 9:30:03 ] 文章來源:廣東LED
LED顯示屏
當蛋糕很大的時候,就會有巨頭強勢介入分食;蛋糕變小的時候,大企業就會調整戰略,重新尋找規模市場。
隨著LED照明市場增速放緩,低端照明芯片產能過剩、價格競爭激烈,該如何面對價格戰?該怎樣延續在行業之中的競爭優勢?該如何繼續保持向上的動力和營收的增長?三安光電、華燦光電、澳洋順昌、乾照光電等牢牢占據中國LED芯片市場的龍頭企業們,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LED芯片巨頭們加速轉型
隨著產業鏈聚攏度增大,LED芯片也愈發向更高標準化、更大規模化的趨勢發展,需要做到規模化滿足差異化需求的快速低成本響應。
在規模制勝的高度集約化形勢下,國內LED 芯片行業馬太效應十分顯著。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目前中國LED芯片領域市場中,三安光電的市場份額高,占比達31%;華燦光電、澳洋順昌其次,占比分別為24%、16%。三家企業的市占率高達71%。LED芯片行業或將進入新一輪兼并與整合。
隨著產業鏈聚攏度增大,LED芯片也愈發向更高標準化、更大規模化的趨勢發展,需要做到規模化滿足差異化需求的快速低成本響應。對于LED照明市場增速放緩,低端照明芯片產能過剩的情況已經成為芯片大廠的普遍共識,LED芯片巨頭們正在加速轉型。
三安光電:擴產+創新技術研發
目前LED芯片產業呈現產能向大陸轉移, 三安光電 通過擴產提升份額+創新技術研發,技術進步加規模優勢帶動成本下降,從而抵消短期價格波動對毛利率影響。
作為LED芯片行業的龍頭企業,三安光電目前其理論月產能超過300萬片(折合二寸片)。不過,如三安光電這樣的大廠也受到行業沖擊,去年營收和凈利雙降,而這一形勢在今年上半年持續。截止今年第一季度,三安光電庫存高達29.58億元。
在規模上,三安光電在業內已經是“獨一檔”的存在,然而其擴建產能的步伐仍在持續。2017年底,三安投資333億的半導體相關產業項目還在投建中,達產后年銷售收入約270億元;而且其在武漢投資120億元的Mini/MicroLED產業化項目也于7月29日開工。
在鞏固主業的優勢下,三安光電圍繞LED前瞻性地布局三大新業務:MiniLED MicroLED、LED車燈、化合物半導體。三安光電一方面加大智慧照明、植物照明、醫療、漁業 照明與港口照明等高端領域芯片的迭代升級,同時積極推進Mini/MicroLED芯片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另一方面著力打造新興戰略性產業,如VCSEL、集成電路芯片等未來在產能與技術的雙重優勢下,三安光電市占率將持續提升,地位持續得到加強。
華燦光電 :擴產+調整產品結構
華燦光電,在產能規模上位居國內第二,目前其理論月產能超178萬片(折合二寸片)。公司向高端產品發力的戰略取得較好的突破,背光、高光效白光及倒裝產品銷量和收入增長明顯,特別高光效產品。
受行業周期影響及中小廠商產能的快速釋放,普通白光芯片供大于求,價格出現下滑,對華燦光電的經營造成較大影響。
對此,華燦光電依然選擇繼續擇機提升公司整體產能,不斷鞏固和擴大公司的規模效應優勢,且通過持續研發和加強成本管控,持續降低公司產品成本,提升公司產品的綜合競爭力。并且公司正加大力度開拓海外大客戶,并積極承接國際產能轉移,參與國際競爭,拓展倒裝芯片產品的外延片和芯片海外銷售。
與此同時,華燦光電不斷調整公司的產品結構,重點布局高端產品如小間距 LED 芯片、Mini/MicroLED 芯片、高光效照明芯片和背光芯片等,降低中低端產品的收入占比。自上市后先后并購云南藍晶科技和美國美新半導體公司,將產業鏈從此前的LED外延芯片制造拓展至傳感器和半導體領域,聚焦高毛利產品,向化轉變明顯。
另外,華燦光電圍繞美新半導體加大傳感器領域的投入,不斷開拓新產品線如陀螺儀、VCSEL 等,提升傳感器業務的收入規模和市場競爭地位。
為增強抗風險能力,公司與上游核心供應商、下游核心客戶形成產業聯盟,不斷擴大公司在行業中的影響力。
澳洋順昌:完善襯底+外延片+芯片的布局
澳洋順昌不斷拓展LED上游,強化LED核心技術能力,同時確保原材料供應穩定,完善公司在LED產業鏈中“襯底+外延片+芯片”的業務布局。
基于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的考慮,2018年澳洋順昌又成立藍寶石襯底切磨拋項目部,通過組建技術團隊、健全工藝/設備/生產/品質的管控體系、開發切/磨/拋整套制程工藝,為企業個性化產品的研發和制造增加了可能。
經過一年多與PSS、外延和芯片端的工藝窗口磨合與匹配,不斷優化平片的Bow/Warp/TTV/LTV等指標參數,已于2019年年初實現批量化生產。在穩定量產的基礎上,澳洋順昌開發出一套統一面型的切磨拋工藝技術,大幅度提升了公司藍寶石襯底在PSS和外延端的良率水平,同時, LED外延片的波長命中率與一致性、芯片主BIN良率、光效、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均達到業內較好水平。
目前澳洋順昌已涉及切磨拋藍寶石襯底、PSS、外延和LED芯片整條產業鏈,通過對產業鏈上下游垂直整合,有效地提升了整個LED制程環節的適配度,從而顯著提升LED性能的同時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在新技術開發方面,澳洋順昌追求的是研發投入的度。澳洋順昌的開發目標非常清晰,除開繼續提升白光亮度,更將研發資源集中布局在Micro、Mini LED等新的芯片技術上。
乾照光電:規模效應+供應鏈布局+產業鏈延伸
乾照光電近幾年發展較為迅猛,其月產能從2017年底的50萬片快速擴張到如今的120萬片。經過幾年的產能布局和技術投入,乾照光電已經成長為LED芯片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隨著產能規模大幅擴張、產能增速超越需求增速、廠商庫存升高、LED價格持續下跌,產業結構陷入調整。對此,乾照光電也在積極尋求突圍之策。
在通用芯片領域,乾照光電采取了規模效應+供應鏈布局+產業鏈延伸的策略。產能擴張方面,在乾照光電將繼續堅定推行擴產項目,力爭成為LED芯片行業排名前三的廠家。在供應鏈方面,一方面往上游核心原材料延伸,投資/并購相關的原材料供應商,保證核心原材料的供應穩定、安全;另一方面,與下游合作,保證產品銷售“出口”。
聚焦高端特色產品和未來顯示也是乾照光電的主要突圍手段之一。公司加強用于安全監控、 行動裝置生物辨識(虹膜、臉部、指紋辨識)、數位醫療(心跳血氧檢測)、紅外線觸控、VR/AR眼動跟蹤、車用感測與車用光達、無人機應用等領域的紅外線IR芯片等。
在RGB 顯示屏芯片方面,乾照光電持續改善性能和可靠性,已獲得客戶認可并量產出貨。
與此同時,Mini/MicroLED作為未來顯示的重要技術,其產業化后將打開LED芯片發展的另一片藍海。乾照光電投入戰略研發資源,與產業鏈全面合作,推動MiniLED和MicroLED發展并搶占先機。在 Micro-LED 方面,與合作伙伴協同開發出單色顯示屏樣品,并持續朝 20um 以下的芯片尺寸邁進。
乾照光電還將加強二三代半導體領域的探索,促進產業升級。公司將通過投資并購、產業孵化的方式,投資已有優秀企業,吸收優秀人才,加大研發力度,力爭在第二、三代半導體領域走在行業發展前沿,引領技術發展及應用潮流。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于廣東LED,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LED大屏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LED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