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一個中小企業來說,每天都在思考如何活下去。晶臺股份自2008年成立,發展至2018年,經過10個年頭能夠“活”下去實屬不易。晶臺股份董事長龔文表示,“我們最初做顯示類封裝、照明封裝、消費類電子封裝等,后來決定砍掉照明封裝、消費類電子封裝,只做顯示封裝。”
龔文坦言,“LED顯示領域的市場體量并不算大,市場規模僅300億-400億左右,但我們仍看好這個市場。因為,自2017年以來,行業內最火的兩個詞就是Micro LED和Mini LED,而這兩個詞都與晶臺有密切關聯。”
目前的幾類主流顯示技術,如果說LCD是第一代的話,那么OLED就是第二代,而Micro LED則是第三代。
眾所周知,Micro LED是將LED結構設計進行薄膜化、微小化與陣列化,體積約為目前主流LED大小的1%。每一個畫素都能定址、單獨發光,將畫素的點距降數量級低到微米,并且具有功耗低、亮度高、具有超高的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響應速度更快,使用壽命更長、效率較高等優勢。
由于Micro LED對于畫質會有質的提升,不少業內人士認為,Micro LED將是下一代的革命性顯示技術。同時,Micro LED的應用范圍非常豐富,無論是在大尺寸還是小尺寸領域都有著廣闊的前景。
不過,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MicroLED技術還處于初級段,MicroLED顯示的供應鏈復雜而冗長,每個過程至關重要,有效管理每一個方面都將具有挑戰性。
而相比Micro LED,理論上說Mini LED技術難度更低,更容易實現量產,且可以大量開發液晶顯示背光源市場,產品經濟性更佳。據業界估算,若采用Mini LED背光設計的液晶電視面板,價格約只有OLED電視面板6~8成,但亮度、畫質都與OLED相近,省電效能卻又更高。
“事實上,Mini LED跟小間距是比較相似的,現在LED小間距顯示屏在做的也正是Mini LED的概念。近兩年,LED小間距發展速度非常迅速,作為國內LED小間距主力供應商我們也能感受得到,2017年我們小間距的營業額實現了翻倍增長。”龔文如是說。
不過,如果認為燈珠變小就是小間距LED在硬件上的技術進步,那是不全面的。因為這一趨勢背后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光效的提升。在同等亮度的需求下,發光效率提升后,燈珠所需的晶體便越小,由此使得燈珠本身也能減小。
此外,用戶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由于傳統小間距LED屏幕的分辨率不高,因此減小了燈珠尺寸后才能保證在同樣屏幕面積的情況下提升屏幕的分辨率。這也使得小間距LED屏更有可能追趕上分辨率的潮流趨勢。
當然,作為廠商自身來說,只有不斷提升產品的硬件規格,才能做出差異化產品進行推廣。而且,更高的光效以及更小的燈珠都有利于降低產品的硬件成本,以應對未來市場更激烈的競爭。
不得不提的是,經過產品多年的更新迭代,小間距LED屏的應用場景已經得到了拓展。不僅在營銷推廣市場出現了廣告機,而且還深入了影院,試圖取代傳統的觀影方式。這樣的發展變化讓小間距LED屏徹底摘掉了應用場景少的帽子。
“因此,LED小間距顯示未來還會有一些新的機會,包括封裝模式、小間距集成化的應用等。”龔文最后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