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整個顯示行業,延續著“長江后浪推前浪”的節奏,多種顯示技術“你方唱罷我登場”。目前,老牌霸主液晶顯示技術、后起之秀OLED顯示技術等,都在努力爭取市場中的制霸權。
OLED顯示技術自發光的特性等有著優異的現實效果,但居高不下的成本、數家企業的壟斷等導致終端消費產品價格成“天價”,難以落地普及。而液晶顯示技術則憑借成熟且不斷革新的技術、廣泛的應用、較低的價格廣受歡迎。二者的爭霸,將顯示行業攪得風云變色。
液晶、OLED爭霸,技術各有擅場
縱觀當下顯示行業,液晶顯示技術是毫無爭議的霸主。作為接受度、使用范圍最廣的顯示技術,其在此前將一眾顯示技術紛紛挑落下馬。如今CRT顯示技術、等離子顯示技術等,都成為液晶顯示技術登上輝煌之路的墊腳石。從電視層面看,早在14年前液晶電視出現,其就開始了自己的漫長制霸時間。而在這十數年間,液晶電視最大的特點就是持續進化。
從較厚的厚度到纖薄不斷進化、不足二十英寸到現在120英寸,分辨率從720P到現在的4K/8K、色域/亮度/對比度/動態響應等呈現高速進化態勢,而且各自全新技術層出不窮。至此,液晶顯示技術在全球范圍內一家獨大。
在液晶全面普及的過程中,“液晶之父”夏普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夏普主管技術開發的副社長水嶼繁光此前就表示,“夏普開發人員始終埋頭于液晶,從電子計算機的第一代、TFT的第二代、乃至移動終端用的第三代,他們的研究生涯始終與液晶相伴”。
而在液晶技術的發展史上,夏普也奉獻了諸多創新技術。直到現在,夏普仍然掌握IGZP這一獨家的液晶面板技術。其是一種薄膜電晶體技術,獨特之處在于顯示屏幕功耗接近OLED,但成本更低,厚度也只比OLED高出25%,分辨率可以達到8K。此外,顛覆式的四色技術、X8-MEP專業圖像處理引擎等,都在液晶顯示技術進化之路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作為后起之秀的OLED顯示技術,也有著諸多優點。其被成為有機發光二極管,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的基本結構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導體特性之銦錫氧化物(ITO),與電力之正極相連,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陰極,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OLED顯示技術具有自發光、廣視角、幾乎無窮高的對比度、較低耗電、極高反應速度等優點。
可以看到,目前顯示行業的態勢就是其他顯示技術已經被漸漸淘汰出局,液晶、OLED將成為“兩極”繼續爭霸。
各有優劣!爭霸之勢尚未塵埃落定
當然,雖然市場中基本剩下了液晶、OLED兩種顯示技術,構成了“兩極”之勢,但必然還有一番龍爭虎斗,都想壓倒對方。就目前這兩種顯示技術的發展趨勢來看,爭霸之勢尚未塵埃落定。
OLED顯示技術近年來則憑借自發光的特性,頗受相關企業的青睞。尤其是蘋果iPhone 8將采用OLED屏幕,讓后者成為熱搜上的常客,其他部分企業的OLED工廠也正處于動工階段。不過大家對OLED的押寶都比較謹慎,沒有全力投入其中。它們對OLED又愛又恨,愛的是OLED顯示效果不錯,恨的是投入極其巨大,導致企業畏手畏腳。為此,很多企業也做好了兩手準備。比如蘋果就在Micro LED上也進行了投資。
OLED顯示技術最大的缺點在于成本居高不下,且數家企業欲壟斷這一市場,導致其始終難以落地普及。目前55英寸OLED電視價格基本都在1萬元以上,65英寸價格在5萬元以上,77英寸甚至價格在20萬元左右。相比之下,55英寸液晶電視價格一般在3000元左右,65英寸也僅在5000元左右,70英寸也不過是在六七千元左右。
在數家企業的推動下,OLED顯示技術路線或許能夠很快站穩腳跟并長期存在下去,不會重蹈等離子顯示技術當年的覆轍。但OLED顯示技術離取代液晶顯示技術并不簡單,前者成本高、僅掌握在數家企業手中造成壟斷等,是其最大軟肋。
相比OLED的進退維谷,液晶依然保持著高速進化態勢。液晶顯示技術不斷完善自我,甚至不斷做出技術上的種種突破,讓消費者以較低價格體驗到創新新技術帶來的極佳顯示效果。其中,作為“液晶之父”,夏普在液晶顯示技術的迭代、嬗變上起到引領作用。其獨有的新煌彩技術,能夠根據圖像中的明暗信息,自動調節各個區域的背光源亮度,使明亮部分更輝煌多彩,黑暗部分更濃郁深邃。在面板上,夏普采用高分子光傳遞配向膜技術使亮處色彩豐富飽滿,暗處色彩過渡細膩。
此外,夏普在富士康的賦能下,投入巨資于全新10.5代8K面板產線上,并量產大尺寸8K超高清液晶顯示屏幕。由8K超高清屏幕打造的電視產品,將讓彩電行業迎來全新階段。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液晶顯示技術將會繼續進化,迸發出更多腦洞大開的創意,滿足消費者與時俱進的新需求。比如夏普此前專注于精細觸控的研究與發展,其最新技術讓超過100英寸的靜電電容觸摸屏也可以實現精細觸控。液晶顯示技術的未來,或許就是雙管齊下——依然追求畫質、新技術的突破和創新,同時也會加強在應用方面的深度探索。
寫在最后:綜合多種因素,液晶顯示技術和OLED顯示技術在較長的時間內會并存。甚至直到一種更加先進的顯示技術出現時,二者還處于糾纏狀態。它們的爭斗,將成為顯示行業很長時間中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