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為了提高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發光效率,像液晶顯示屏(LCD)一樣調整材料排列、控制光方向的研究開始出現并引起關注。偏光的引入可有效提高OLED發光效率,使發光效率較現有結構提高60%。
根據韓國ETNews報道,漢陽大學KimJaehun教授研究組最近發表了在OLED上使用高圓形偏光生成法的研究論文。已在國際學術雜志(Advanced materials)網絡版上刊載。
目前改善OLED發光效率的研究都集中在提高發光強度的高效率發光材料等研發方向。KimJaehun教授研究組著眼于OLED使用圓形偏光,提出了引用偏光但不會降低光損耗的新OLED結構。
自然光具有振動傳播的性質,振動方向垂直于傳播方向平面內的任意方向上的傾斜光被稱為偏光。
LCD的背光光源發出的光線通過偏光片及調整液晶角度,僅讓部分光能夠通過。OLED面板雖然不需要偏光片的結構, 但如果要阻止光反射,提高戶外屏可見度的顯示效果, 則可以在結構上增加1張圓偏光片。不過光通過圓形偏光片時亮度將減少約50%,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研究者還在做各種嘗試。
漢陽大學KimJaehun教授研究組則另辟蹊徑,在高分子OLED發光層里添加少量的手性分子(chiral molecule)研發出能夠產生偏光性更高的可見光。手性分子則是使液晶分子能夠整齊轉動方向的關鍵物質。
具發光特性的OLED材料生成線形偏光,這種線形偏光在手性分子作用下,通過扭轉方向的異性高分子層,線形偏光就能變成圓形偏光。
漢陽大學KimJaehun教授研究組發表新的OLED結構
一般具有高g-factor(g-factor,對圓偏光的非對稱性程度定量化的值)值的OLED結構具有更高的發光效率。g-factor值定義沒有圓形偏光性的值為0,具有完整的單一圓形偏光性的值為2。此次研究組就實驗結果達成的最高g-factor值1.13發表報告。它比現有OLED結構的發光效率提高60%,理論上發光效率可提高至100%。
KimJaehun教授同時指出,這次研究雖然是以高分子OLED材料為對象,但是低分子材料也在研究中。他認為低分子也同樣可以被采用 。
另外他還說明,利用偏光來提高OLED發光效率的新方法的基礎技術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但要達到實際商業化程度,還需要工藝、材料等各個領域更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此次研究獲得了‘未來顯示核心技術開發’事業的支持。韓國產業部和企業部(LG Display, SAMSUNG Display)共同提供了研究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