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有數據顯示,2016年世界500強企業中,中國上榜企業有110家,但在INTERBRAND2016(全球最佳品牌榜)中,只有兩家中國品牌;福布斯2016最具價值品牌榜中,前100名沒有中國企業品牌,一直以來中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仍然不是制造強國,更不是品牌強國,我國品牌發展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中國正面臨“企業強,品牌弱”的窘況,如何破局成為眾多企業都在思考的難題?
作為“中國制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led顯示屏產業在整個國際led顯示屏行業地位可謂超然,無論產品創新還是市場份額,都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然而相比之下,行業應該具有的品牌屏企數量以及質量則稍顯不足,在國際市場上,除開極少數國內外知名的中國LED屏企,國內大多數雖屏企雖也具有一定品牌效應,但是在巴科、達科等國際知名屏企面前仍顯“氣短”,中國led顯示屏企業距離“led顯示屏品牌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結合當前的經濟大環境整體形勢,led顯示屏企業品牌之路,絕非一家之力就能成功的,產業鏈上的其他相關企業、自己的供應商、自己的渠道商、社會媒體乃至國家政策紅利等等,屏企只有充分利用資源、整合資源,同時借助你的產品(led顯示屏或者是相關技術支持,包括解決方案等軟實力)打造品牌,需要借助更多的“力量”來完成品牌打造。同時,也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解決。
一、變“粗放式”品牌策略為“集約型”;
很多led顯示屏企業在品牌建設上采用的是“粗放型”品牌建設策略,只是單純停留在企業的名稱、漂亮的Logo、產品的包裝等淺層方面。這種“粗放”式品牌經營不僅不能真正做到品牌建設,還對企業資源造成巨大浪費,事實上,做品牌是一個整合,屏企的品牌策略必須是考慮到盡可能多的因素的“集約型”策略,包括:產品品質、包裝、價格,標識設計、廣告風格、公關策略,銷售環境、銷售話術、服務態度、員工行為,乃至企業社會責任、媒介輿論、大眾口碑等,所有這些細節都會影響客戶對一個品牌的理解,最終影響他的購買決策。
二、屏企品牌分化加速,呈現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新格局;
led顯示屏行業產能過剩已成共識,但并非全面過剩,而是低檔的、同質化的產品嚴重過剩,中高端、高附加值的產品則不過剩。產品升級、消費升級的市場大環境為品牌屏企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對于屏企而言,提升產品創新力、保障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對于品牌建設必然大有助益。
三、生產主導向營銷主導的新時代轉變;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led顯示屏產業長期處于快速的粗放型增長中,屢屢發生的惡性價格戰讓行業提早進入“微利時代”,加之近幾年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對于眾多屏企而言除了不斷改善生產結構,如何構建強大高效的營銷體系,并拓寬、優化自己的渠道資源成為頭等大事,當前led顯示屏行業早已結束了“躺贏”的好時光,會做更要會賣!“營銷”已成行業競爭的關鍵點!
四、媒體平臺與產業集群開啟深度融合;
在傳播界有一句行話:有什么樣的媒體,就有什么樣的企業。傳統制造業要升級升值,務必借助媒體平臺的廣泛傳播力量,特別led顯示屏這樣的行業局限性很大的產業,不僅需要專業的行業媒體來助力產業發展,也需要充分利用社會媒體的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源,全面助推led顯示屏產業轉型升級,做強做大中國led顯示屏品牌,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做精、做深、做透,真正做成全球市場都信賴的國際知名led顯示屏品牌,還需要政府、企業、媒體,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持續精進!前段時間,經國務院批準每年的5月10日,被設為“中國品牌日”。這表明我國已將品牌建設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今后我們led顯示屏行業在投入建設更強大的中國led顯示屏品牌上,同樣也將有更多國家層面的支持。
(來源:LED顯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