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智能化步伐的加速和萬物互聯技術的驅動,越來越多的產品開始以顯示屏的形式出現。顯示器件則是物聯網系統的三大核心硬件之一,而車載顯示屏正在逐漸成為成為拉動全球中小尺寸面板需求增長的三大品類之一,俗稱“第三屏”。隨著特斯拉電動汽車對車載觸控屏的重新定義,車聯網概念不斷升溫,車載顯示屏在汽車里的用途越來越廣泛,包括HUD抬頭顯示、儀表盤、中控屏、后視鏡顯示器、副駕娛樂系統、后排娛樂系統、車燈、車門等。
有汽車產業人士向家電網稱,未來的車窗、車前后玻璃都有可能被顯示屏取代,尤其是對于無人駕駛技術而言,車內面板或許會成為環繞式顯示屏,用戶躺在車內如同置身虛幻世界。未來的世界正在逐漸以屏為中心,人類的想象力正推動未來科技從不可能變成現實。
據有關機構預測,車載顯示出貨增長率自2012年以來就維持著年平均成長15%-23%之間,2016年汽車所使用的液晶出貨量達到1.2億臺左右,到2022年車載顯示屏的全球出貨量將超過驚人的1.45億臺。據市場研究公司SBD預測,5年內全球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達390億歐元;作為車聯網的重要核心器件之一的車載顯示屏出貨量將會由2016年1.39億臺增長到2023年1.9億臺,將保持5.2%的年復合增長率。
物聯網推動車載顯示面板事業的發展,在全球智能手機增長率逐漸放緩的情況下,作為人車界面的交互窗口,車載顯示屏市場成為全球面板巨頭提前搶占的下一個市場。其中風頭最勁的是國內半導體顯示技術及產品龍頭企業京東方(BOE)。
2016年3月,京東方(BOE)和其旗下精電國際在被指“門不當戶不對”的情況下結合,媒體發文稱精電國際“烏雞變鳳凰”。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數據顯示,全球車載顯示市場預計至2018年將保持15%復合增長率,面對如此大的市場空間,對于全球TFT顯示屏的主要供應商之一京東方而言,其產能進入收獲期,但是汽車客戶資源缺乏,迫切需要拓展海外市場,趕上車載市場紅利;精電正好有全球渠道和客戶資源,在全球LCD領域擁有25%的市場份額,利用其優勢平臺資源,京東方將加速實施車載顯示事業全球戰略布局。
據了解,精電國際是中小型液晶顯示器主要生產商之一,汽車顯示屏業務為精電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自歐洲、中國、韓國及日本等地。受汽車顯示屏市場環境及產品結構變化影響,期內全球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屏(TFT)產能過剩、競爭激烈,TFT面板及模組平均銷售價下滑,同時令單色顯示屏售價承受壓力,價格下調。另外,集團部分原材料進口于日本,匯率波動也對公司業績造成一定風險。
實際上,從京東方收購精電國際的一年多以來,業內少有人知精電國際與京東方的關系。直到近幾個月里,兩者之間的合作開始頻繁起來。2月份,精電發布公告稱以6014萬元收購成都京東方生產設備;3月份,精電投資10億元用于汽車薄膜電晶體液晶(TFT)顯示模組項目生產。4月12日,精電發布公告,擬進行改名。更名后的英文名、中文名分別為“BOE Varitronix Limited”和“京東方精電有限公司”。更改名稱須待股東于股東周年大會上通過特別決議案批準及百慕達公司注冊處處長批準。董事會認為,更改名稱將使該公司具有更易識別和加強公司的企業形象,從而有利于公司的未來業務發展。
不難看出,兩者開年以來的諸多動作均是在為徹底打通車載顯示市場進行戰略布局。兩家共同看好汽車顯示屏的巨大前景,京東方已經擁有國內汽車客戶,借力精電在全廣泛的營銷渠道及客戶資源,共同打造世界范圍內領先的汽車顯示屏供應商。業內人士認為,通過業務整合和改名,雙方的合作動作越來越密切,可以說京東方是一直在精心為精電的轉型升級鋪路,也是為京東方的物聯網之路打通經脈。
伴隨著汽車市場高度繁榮以及物聯網技術時代的到來,車載顯示屏已經悄然占據了繼手機、平板之后的第三大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以液晶面板元器件為主的傳統車載顯示器難以滿足人們日益豐富的場景交互,車載觸控和大屏交互時代到來,車載顯示技術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目前,多點觸控車載顯示屏已經成為車載顯示主流技術,OLED柔性顯示屏則伴隨著OLED登上顯示技術寶座之后也在車載領域迅速點燃,成為取代液晶技術成為車載顯示屏的重要技術。隨著柔性屏的使用,儀表盤、中控臺和副駕娛樂系統將慢慢演變為一張曲面屏。
在“得入口者得天下”的物聯網時代,屏承載著世界端口的作用,以屏令諸侯成為趨勢,車載顯示屏市場無疑具有巨大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