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7日,雷曼光電宣稱已經研發出第三代COB小間距LED顯示面板,并將于2018年上半年實現量產出貨。消息一出,即刻在業界引起波瀾,顯示屏企業和封裝廠商都十分關注。
作為一家LED上市企業,以封裝起家的雷曼在COB小間距領域的突破,即使不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至少也給業界帶來了強烈的震撼。畢竟COB可是被不少行業中人視為小間距顯示屏的未來,雷曼若是實現COB小間距顯示屏的量產,可能會對今后整個顯示屏行業產生巨大影響,甚至有可能改變整個led顯示屏行業的生態系統!
如今,COB(chip-on-board)即板上芯片封裝,其在照明領域的應用已經十分成熟,在led顯示屏領域,則處于發展階段。與SMD封裝不同,COB封裝是將LED裸晶芯片用導電膠或絕緣膠固定在PCB的印刷電路板燈位的焊盤上,然后對LED芯片進行導電功能引線焊合,最后用環氧樹脂膠對燈位進行包封固化。由于COB省去了支架,無SMD封裝燈珠過回流焊和支架管腳灌膠工藝,直接節省了一部分原材料、加工和運輸成本;沒有封裝廠環節,更節約了生產組織和管理成本。理論上,COB顯示屏在可靠性與成本方面都比傳統顯示屏更具有優勢,但COB顯示屏技術出現已有多年,市場卻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這里面既有技術工藝方面的制約,也有企業參與度的因素。COB的技術工藝目前還沒有成熟,還處于初階階段,其一次性通過率難控制,成品率低與模組墨色不均難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導致其產能瓶頸難以突破,無法實現規;a。此外,COB在維修方面也是一個難題。
除了技術工藝難題,一項新興技術的發展更離不開眾多企業的參與推動。當前行業從事COB顯示屏生間的顯示屏廠商僅有長春希達、韋僑順、奧雷達、威創等幾家,這也是COB顯示屏無法大規模推向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在小間距發展接近工藝成本極限,Micro LED技術也緊鑼密鼓地進行,不斷獲得突破的時候,COB作為led顯示屏的第三種技術發展路線,導致它的任何一點進展都備受矚目。
眾所周知,LED封裝可以說是雷曼專長之一,在雷曼之前,行業內各大封裝大廠,對COB技術普遍持觀望態度,關注但不切入。原因很簡單,COB封裝對傳統封裝技術而言,無異于一次變革。COB顯示屏工藝省去了封裝廠商環節,對于當前在行業內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封裝大廠來,推動COB技術等同于“革自己的命”。而雷曼則不一樣,這些年企業的定位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其在封裝領域并沒有很大的“包袱”。
關于COB的未來發展,究竟是由LED封裝廠商主導,或是由顯示屏終端應用企業主導,現在也還是一個未知數。但不管由哪一方主導,雷曼的介入,無論是對COB顯示屏,還是對led顯示屏整個行業,都將是一件好事。
再者,在led顯示屏行業,Micro LED被很多人看作下一代顯示技術,在高清超高清領域,未來可能屬于Micro LED的天下,而COB小間距顯示屏,則介于二者之間,所以也有人把COB技術看成是小間距向Micro LED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性”技術。那么,COB小間距顯示屏能否在Micro LED推向市場之前,迅速占領市場,就如同當年為我們中國制造創造了輝煌歷史的VCD一樣,在DVD出來之前風靡全球?
這種可能性多少是存在的,就如同led顯示屏并非中國企業發明,但通過對led顯示屏技術的產業化發展,最終實現小間距的全球領跑。一旦更多的企業參與進來,COB顯示屏也許會成為小間距之后,成為中國顯示屏企業再次引領行業的特色技術。
(來源: LED屏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