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過去,在社區市場,商超與便利店,分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而如今商超的陽關道變成了獨木橋,而便利店的獨木橋卻變成了陽關道。商超和便利店這兩個傳統零售業態,以及社區這個此前不曾被重視的消費場景,在今年成為了新零售變革的先行者。
線下之爭:便利店越開越多,商超越開越小
近一段時間,圍繞商超-便利店大市場環境的發展已有足夠多的討論,這里就不再做復述,直入正題。我在之前《社區新零售:傳統商超看得見的危機正在蔓延》一文中對傳統商超的現狀進行過整理評述,事實證明,大型商超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便利店的黃金時代正式開始。
根據聯商網不完全統計,2016年全年大型超市業態關閉129家門店,實際關店數可能還遠遠不止這些。而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波士頓咨詢公司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16 年中國連鎖品牌化便利店門店數接近10 萬家,市場規模超過1300億元,行業增速達13%,開店數量及同店銷售雙雙增長。
其中,越來越多的連鎖超市都加大了在便利店市場的投入,除了農工商、華潤、聯華等較涉足便利店市場,推出了可的、蘇果、快客、Vango等連鎖便利品牌之外,大潤發今年也推出了飛牛便利店。再加之互聯網便利店和無人便利店的出現,今年的便利店市場擴張將加速井噴。
另一方面,傳統商超在關店的同時,也在開店,而新開店的面積越來越小,社區店、精品店成為傳統商超的市場擴張首選。例如物美社區店、永輝會員店,世紀聯華city life等。
傳統商超的開店策略調整出于多方面因素考慮,一來大店位置越來越稀缺,成本也不斷上升,受線上商超沖擊明顯,聚攏人氣的能力在不斷下滑,已經進入明顯的瓶頸期;二來小店更靈活,成本低,速度快,覆蓋能力更強,新零售門店更有吸引力,且與線上配合度更高,可以更有效的利用配送能力搶占社區市場。
前不久,上任半年的沃爾瑪大賣場中國業務總裁陳文淵首度亮相,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接下來,沃爾瑪每年會開設30至40家大賣場,緊湊型門店的占比將越來越高。而早在8月3日,沃爾瑪首先在昆明和武漢同時新開了兩家面積只有5000-6000平方米的緊湊型門店,這比以往標準的沃爾瑪大賣場營業面積縮小近40%,這個面積以目前的網紅超市盒馬鮮生的面積相同。
對商超市場判斷更為激進的則是華聯綜超,其干脆直接放棄精品超市,專攻面積更小的社區超市。而近期盒馬鮮生也將嘗試面積更小的社區店,10月份將開出一家800坪的社區店試點,根據試點情況,未來或將社區店的面積縮小到200坪。
在社區市場,商超便利店的混戰已然打響。
(來源:王利陽 言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