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提起日本制造,很多人認為是“精益求精”的代表,“完美工藝”的化身。然而近年來,日本企業接二連三被曝“造假”丑聞:繼三菱篡改汽車燃效數據、高田篡改安全氣囊測試數據、日本神戶制鋼爆出篡改數據等之后,近日又爆出日本汽車企業斯巴魯公司下屬兩家工廠使用無資質檢驗員“糊弄”新車出廠前的整車檢查,這一行為已成“常態化”,持續約30年……簡直是聳人聽聞。
面對日本制造“人設”崩坍事件,國內制造業也應當從中得到感悟和啟示,led顯示屏行業也不例外,與其圍觀對手的“笑話”,不如以此為戒,借機不斷改進、發展自我,趁機實現超越!
不能造假。出來混,遲早都是要還的!
這正所謂“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任何造假丑聞,不管是產品數據,原材料、制造工藝、產品性能,甚至售后服務,都會引發一系列的上下游連鎖反應,從而形成“信任危機”。對于日本制造來說,這短短一段時日所揭露出來的造假丑聞迅速毀滅掉日本制造過去50年所積累的口碑和信譽,而且會在未來徹底阻擋日本制造在全球市場發展和拓展的進程。
而對于中國led顯示屏企業來說,更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當前led顯示屏產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雖然艱辛和不易。回顧我國的led顯示屏產業發展歷程,本來就曾經在產品質量、制造水準等核心競爭力上走過很多彎路,比如LED屏企因為沉浸于惡性價格戰而造成的產品質量低劣、同質化嚴重等問題,一度遭遇來自終端市場和客戶的信任危機,讓整個led顯示屏產業大受挫折,也讓產業發展速度滯后了許多。
對于目前正處在從規模制造向品質制造、智能制造,力爭提升產品、品牌形象等升級轉型過程中的中國led顯示屏企業來說,更應該進一步汲取日本制造的經驗教訓,堅定自己的方向和道路,絕對不能因小失大。
競爭再激烈,放棄質量,無異于自毀長城!
深究這一大批日本制造的標桿企業,之所以不惜冒著“惹眾怒、犯丑聞”等負面影響和沖擊,選擇造假,原因與當前激烈的外部市場競爭白熱化和傳統制造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等多重壓力脫不了干系,而這些問題也是目前led顯示屏行業正在經歷甚至是之后很長時間的常態,因此這也警示我們:不能重蹈覆轍。面對短期的經營業績和轉型升級等多重壓力,中國led顯示屏企業又拿什么來保障匠心制造、品質制造的底線不被突破,又靠什么來推動led顯示屏制造的持續高品質、精工制造?
當然,僅靠所謂的商業道德、企業家精神,顯然都不足以支撐和保障。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依靠相應的企業健康可持續運營體系,還要依靠來自行業內部的各種準則和規范制度以及外部的相關法律法規,將單一企業的造假丑聞與行業的整體創新突破進行“區隔”,不能讓幾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對照日本制造的丑聞和教訓,可以看到當前很多處于轉型升級時期的中國LED屏企接下來應該要彌補的短板!同時我們也應該更全面的證實日本制造業的優勢,取長補短,積極學習他們在產品制造工藝、制造體系和服務保障體系上等方面的長處,充實自己,實現中國制造質的飛躍!
(來源:LED顯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