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據媒體報道,日本鋼鐵企業神戶制鋼10月8日承認長期篡改部分鋁、銅制品出廠數據,冒充達標產品流向市場。造假產品流向日本航空制造業、新干線、汽車制造業,甚至流向日本國防軍工領域,波及200多家企業,造假行為有可能持續長達十年。丑聞一經曝光,引發輿論嘩然。
日本制造又一件丑聞引發了世界的震驚,此次的神戶涉及飛機、汽車、國防軍工,影響面比之前的篡改油耗及安全氣囊的汽車丑聞更有過之不甚。近年來,日本制造頁的丑聞不停的被爆出,幾乎是熱搜詞的榜上常客了。上月末,日本汽車三巨頭之一的日產承認,其在成車出廠檢驗環節中,大量使用無資質人員敷衍出廠檢驗手續。再之前,三菱汽車和鈴木 汽車去年被曝篡改油耗數據;東芝公司三任社長涉嫌財務造假;因隱瞞安全氣囊質量缺陷而被美國媒體稱為“有史以來最惡劣汽車安全丑聞”的日本高田公司則于今年6月申請破產。這么多日本名企陷入丑聞,好像不造假,都不好意思自稱為“名企”。
曾經,日本的制造業因其“工匠精神”而聞名于世,日本制造的東西就是品質的保證。80年代,擁有日本生產的家電那是身份的象征;最近幾年,中國大媽到日本瘋搶智能馬桶蓋的現象,都是因為在其消費觀中,日本的質量有保證、經久耐用。然而,就是曾經以品質著稱、“工匠精神”在全世界詮釋的日本制造業卻在不斷的爆發制假丑聞,甚至丑聞一次比一次更有殺傷力。
一系列丑聞中,這些日本企業或許各有內部管理、高管品行、業績壓力等因素,但這么多日本制造業代表企業集中曝出篡改、造假、隱瞞、謊報等重大丑聞,背后的深層危機是社會還是政治經濟,我們都不必考究。作為同樣是制造業的led顯示屏企業,或許更應該從這些走下“神壇”的企業中獲得更多的思考,就是應該如何堅持初心,不忘初衷。
雖說企業的本性是逐利的,無利潤可循還有誰愿意去辦企業去發展企業,那就是叫慈善和公益了。但是弄虛作假卻不是企業發展的正途,而是一旦沾染就陷入了無法自拔的“陷阱”了,就像越滾越大的雪球,卻無法停止作假的步伐。尤其是led顯示屏制造業,準入門檻較低,行業惡性競爭盛行,在此環境之下,為了追逐利潤而鋌而走險、弄虛作假更是容易讓企業走偏門。日本百年老企業、500強的企業都“爭先恐后”自污,更何況才發展短短幾十年的中國led顯示屏企業,根基還沒牢固更容易為了眼前的利益而自污,所以led顯示屏更要一直在發展之路上不忘初衷、堅持初心,不斷自我提高,始終以高標準約束自己、工匠精神成為牢不可破的精神理念,把企業利益至上置換成客戶利益和社會利益至上,唯如此,才能堅持企業的正確發展方式、才能屹立于未來競爭之林而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