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日前舉辦的叩響2017·LED新發現論壇活動上,廣東國民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合伙人彭斯特為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演講。
在他看來,有資金實力的公司,特別是LED業內的企業,應該支持創投,通過創投來支持LED新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LED上市公司、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應該鼓勵和支持內部技術人員跳出企業框框,進行創業,并吸引創投資本的介入,給新技術的萌芽提供土壤,一起來推動新技術的發展,最終得益的還是企業,還是我們LED行業”。
創業不易,我們可以如何“借力”?今日小編整理了其相關的演講內容,以期讓走在LED行業創業道路上的智友們能有所啟發、有所獲益。
據彭斯特介紹,環顧當下中國LED行業的現狀,可以發現存在著以下幾個特點,其一,上游門檻高,產值占比低,增速低;其二,下游應用市場空間巨大,并且保持較快增長;其三,LED上中下游的增速分化明顯,其中上游芯片和中游封裝增速低于行業平均增速,依然受到市場價格競爭影響。
(數據來源:GGII)
由此就可以看出,中國的LED產業整體增速有著放緩趨勢。
2016年國內LED市場競爭格局
1、產業集中度穩步提升
據前三季度財報數據統計顯示,營收排名前十家廠商2016年營業收入預計均將超過20億元,將有4-5家廠商進入50億元俱樂部。
營收排名前十廠商營收之和占總產值比重為8%,比2015年的7.2%提高了0.8個百分點。
2、企業發展兩極分化明顯:
生態的變化
大企業實現快速發展,優勢資源集聚,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星系化產業集團逐步形成;
小企業生存艱難,依靠低成本進行同質化競爭,在成本上升和價格下降的雙重擠壓下利潤微薄,企業關、停、并、轉時有發生。
不同戰略和定位,加速轉型升級
一種是通過整合并購打造“巨無霸”企業,以規模效應和集成能力取勝;另一種是采用“小而美”戰略,聚焦細分市場深耕細作,謀求差異化發展。
3、產業鏈發展差異化,規模優勢愈發明顯:
1)、上游門檻高,產業集中度最高,壟斷競爭;
2)、中游發展平穩,規模效應不夠明顯,一超多強;
3)、下游應用廣泛,產業集中度低,競爭激烈,但龍頭漸顯。
4、行業整體格局調整充分,供需結構改善顯著:
行業經歷深度洗牌,政府收縮補貼,無序產能受抑制,規模效應擴大,議價能力提升
(1)、“十三五規劃”不再將LED產業列入培植行業,補貼正在逐步收窄,整體上游芯片產能已從本質上受到顯著抑制。
(2)、從占據MOVCD供應量90%生產廠家Aixtron和Veeco16年僅30多臺MOVCD的訂貨量可以反映上游產能擴張將大幅減緩。
(3)、UBS(瑞銀)預計目前中國能夠大規模量產LED芯片的企業約為10家左右。
LED照明滲透空間仍較大,LED照明及小間距需求端向好,將繼續大幅拉動LED產業鏈下游需求,LED產業鏈供需關系發生轉變
(1)、2016年LED產業鏈上游漲價頻頻,部分產品上漲超過15%;
(2)、2016年下游LED照明企業營收好轉迎來拐點,多家企業同比增長超過40%;
(3)、10月1日起“禁白令”促使LED照明燈具進一步加速替代白熾燈;
(4)、LED照明滲透率僅27.2%;
(5)、預計到2020年全球LED照明年均復合增速達20.36%;
(6)、戶內外小間距LED市場持續火熱;
(7)、供需差缺口巨大;
綜上可見需求已明顯改善。
LED行業存在的問題
產業鏈上下游結構失衡;
(1)、低端產品過剩與中高端產品不足之間的不均衡;
(2)、大部分LED核心專利被國際照明巨頭所壟斷(專利費、訴訟、關鍵技術未能繞過);
(3)、與國外相比,國內LED企業的技術、品質仍有差距,創新投入還是不夠;
(4)、企業規模參差不齊, 價格戰,惡性競爭。
出路
1、堅持鼓勵創新,加大研發,從制造到創造:
例如:
晶能光電(江西)有限公司、中節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攜手南昌大學完成的“硅襯底高光效氮化鎵基藍色發光二極管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
勤上光電攜手清華大學完成的“調控光線行為的三維自由光學曲面構建及其在半導體照明中的應用”項目獲得2014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
企業只有對技術研發的重視,加大研發投入,構建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價值鏈體系,才能真正把創新和研發能力打造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
2、走差異化路線,專注發力細分市場:
LED行業市場空間巨大,對中小企業而言,走差異化路線是成功的第一步;結合自身優勢,集中精力,專注于某一細分市場,才能形成自身的綜合競爭力。比如:汽車智能照明、智能手機用LED-FLASH閃光燈,紫外LED、植物照明用特種波長LED燈等高端應用市場。
3、加強專利保護,拓展海外市場:
“一帶一路”戰略為國內LED上游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環境,而印度、東南亞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則進入了LED照明替代的需求旺盛期。“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帶動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LED照明產品屆時將有廣闊的市場。
國內LED照明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可能遭遇的風險有高額專利授權費,專利訴訟。因此,國內企業需要有知識產權意識,將知識產權作為自我保護的手段;政府或者產業聯盟需要在宏觀層面上去引導國內LED專利布局,幫助企業有針對性地進行專利補充。
創投典型案例—金沙江創投
1、2011年6月8日,金沙江創投1000萬美元投資上舜照明(中國)有限公司(上舜照明)。2012年5月10日,上舜照明獲得金沙江創投和美國橡樹投資基金第二輪3000萬美元的投資。上舜照明擁有各項LED照明產業鏈技術,包括電源驅動、模具、封裝和光學設計,使現有的LED照明技術水平達致性能和成本的完美平衡。
2、2010年12月,金沙江創投、北極光風險投資基金與IDG資本三家公司向易美芯光投資5000萬美元,協力打造高亮度發光二極管(HB LED)企業旗艦。截至當時,該筆交易是國內最大的針對HBLED封裝項目的國際資本投資。2011年4月26日消息透露,易美芯光完成第二輪融資,獲金沙江創投、北極光創投、IDG-Accel資本、Mayfield等總金額5150萬美元的投資。
3、2008年,金沙江創投聯合北極光創投于10月23日宣布,3000萬美元注資北京太時芯光科技公司。該實驗室擁有30多個LED相關專利,同時在藍光LED和單芯片白光LED方面具有一定的技術儲備,在國內的LED技術領域當中處于前沿。
4、2006年金沙江創投聯合Mayfield、永威投資向晶能光電投資1000萬美金,而后在2007年及2010年陸續注資4000萬美元、5550萬美元。金沙江此次投資晶能光電,正是看準其硅襯底技術,申請及獲得的專利技術有160多項,既降低材料成本,還繞開了美國、日本的專利壁壘。
過去十年,金沙江創投利用產業鏈投資的理念,在LED產業領域先后投資了晶能光電、太時芯光、易美芯光、大連三維、上舜照明、飛利浦LumiLEDs等8家企業,貫穿LED產業鏈的芯片、封裝、照明應用在內的全部環節。金沙江創投在LED領域的重點投資的成果,在這幾年LED產業的蓬勃發展中得到了體現。
幾點建議
LED上市公司、有實力的大型企業應該鼓勵和支持內部技術人員跳出企業框框,進行創業,并吸引創投資本的介入,給新技術的萌芽提供土壤,一起來推動新技術的發展,最終得益的還是企業,還是我們LED行業。
有資金實力的公司,特別是LED業內的企業,應該支持創投,通過創投來支持LED新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既可以反哺自身競爭力,又可以降低投資風險,最終提升產業創造力,實現向高端領域的滲透。
掌握技術的發明人,有心創業的技術團隊、創業者也應該放平心態,借力發展是第一要務,不要想著技術評估的價值有多么大,漫天要價,嚇退創投資本。發展起來了,市場認可了,才有價值。市場不認可,或者產業化做不下去、創業公司發展不起來,一點價值都沒有。
(來源: 新興產業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