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LED技術的不斷進步,戶內led顯示屏產品也不斷更新換代,從早期的三拼一到后來的三合一,從原來的大間距到目前的小間距產品。在LED從3mm間距步入2mm--3mm區間后,這種主動與被動開始發生逆轉。有實力的led顯示屏生產企業對于高密度的小間距顯示屏,開拓出了新的應用模式和應用領域。這其中以2.5mm間距顯示屏為最典型代表。led顯示屏開始了大面積應用于戶內專業顯示場景,開始和統治專業顯示領域的DLP背投技術,液晶拼接技術瓜分該顯示市場。其席卷專業市場的速度可謂讓人吃驚,從12年的零星項目到目前的遍地開花,產品概念得到迅速普及,客戶的認可度和信心也有非常大的提高,這其實是小間距LED的技術成熟度的提高和優秀的顯示應用效果進步的最直接體現。
作為新一代的室內專業領域顯示面板,小間距LED對傳統的DLP形成了最直接的沖擊,換個角度也就是說小間距LED在產品應用上其實是對DLP形成了技術性代替。但這種代替并非是簡單的一比一。小間距led顯示屏和DLP之間還是有很大的應用差異性,所以在針對不同項目中,對于屏幕的技術性選擇工作尤其重要。小間距應用也應該有選擇性。
廣電演播室場景應用:
廣電演播的視頻背景應用,以主播背景視頻墻最為典型,演播室內對顯示面板的色溫,亮度,灰階,視角,對比度,刷新率等技術指標要求相當嚴苛。LED高清顯示出現之前,更多的實現方案是背投拼接或液晶拼接。傳統的led顯示屏難以在技術參數和性能上滿足此類場所需求,而小間距產品的出現,直接顛覆了演播室對LED的認識。小間距屏在各項技術指標上均可輕松滿足此類場景應用,并且led顯示屏因無拼縫,單元尺寸較小,可輕松滿足內弧形數字舞美設計,在對比度,色彩等方面更是優于其他面板,因此廣電應用將是高清LED的重要領地。
對于飽受熱議的摩爾紋問題,在LED應用于廣電領域初期,廠家及行業都試圖通過某種技術手段對此光學問題進行規避,但無論是軟膜結構還是硬幕結構,都會在改善摩爾紋效應的同時造成畫質的銳度降低。對于摩爾紋問題的處理,大家逐漸更加認同通過對攝像機機位調整,攝像焦距的聯調等手段,將摩爾紋效應降到最低。
作戰指揮及大型視頻會議:
在大型的會議場所,多人會商的指揮研判場景,共享式的視頻展示是不可缺少的硬件設施。此類場景均有較高照度的照明設計,或有較通透的采光設計,以滿足在場人員的閱讀及書寫需要。這種較高照度場景下,對顯示屏亮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同時,顯示屏面板還不能因室內照明光源產生炫光,反光等干擾。小間距LED顯示面板目前大多數采用霧面黑燈,加之顯示屏表面為粗糙像素構成,所以在滿足了高亮度的同時,并有效的克服了室內照明光源的影響。同時,LED小間距的無縫拼接優勢在該應用領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彰顯。相較于背投及液晶(目前液晶窄邊拼接2mm以內)的縫隙感,led顯示屏的用戶體驗要高出一個層級。
安防監控領域應用:
在小間距應用初期,在針對安防領域的方案設計中,尤其是中小型項目,大家會對led顯示屏分辨率不足感到很無奈,因為安防信號的數量眾多,同時上屏信號數量也較多,在顯示屏面積受限條件下,分辨率不足,尤其是在數字高清信號源的襯托下,這種硬件不對等現象尤其明顯。通過眾多項目經驗的積累,和對安防業務模式的熟悉,LED+液晶的混搭模式,逐漸被客戶接受。這種模式,在滿足客戶多信號上屏的條件下,引入了LED做為主屏顯示,避免了液晶顯示畫面的拼縫等技術缺陷,又能很好的響應安防客戶在調用研判信號做放大特寫的需求。通過靈活配置的方案,用不同點間距與液晶等顯示技術的融合,led顯示屏也切入了安防領域的應用,并且隨著點密度的提高,已經有機會在某些項目中直接棄用液晶,采用整屏led顯示屏模式。當然,隨著LED技術的進步,我們還會看到更多新的顯示領域被開拓。
小間距顯示屏后臺系統的特點與衍進趨勢
小間距led顯示屏通過近五年的發展,在顯示面板的清晰度方面有了巨大的提高。隨著密度增加,像素間距進一步減小的難度逐漸加大。
1.基于網絡的LED顯示系統簡圖
與此同時,led顯示屏的后臺支撐系統進行著深度變革。顯示屏的信號驅動系統,也就是俗稱的發送卡,接收卡。發送卡為從最初的PCI插槽的嵌入式,逐漸發展到了配置獨立電源模塊的外置式。又經過小間距的應用,采用了標準的1U機架式。這些僅僅是外形及接入方式的變化,在系統的帶載能力方面,發送卡也逐漸在適應標準視頻格式下的視頻分辨率的帶載,最典型的如支持1080P信號的單臺接入;引入HDMI接口輸入等,都是在與小間距信號接入平臺的前端矩陣,拼控做接口及分辨率上的匹配。
接收卡方面,單卡帶載的能力隨著顯示屏單元的像素密度增加,單元內空間狹小,逐步衍生了帶載強,體積小的內存條式接收卡。并且在信號的雙備份方面,小間距led顯示屏更多的采用傳統的信號環路形式,在系統穩定可靠的情況下,這種形式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雙備份作用,但在不久的將來,更多的廠家會采用雙系統卡的形式來取代信號環路,使系統的穩定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可以預見到,系統的接收卡供應商在尋求業務上的突破,也有集成電路芯片形式探索和討論,相信不會太久,在顯示屏驅動系統上會有顛覆性的形式出現。
在視頻拼接墻的信號接入平臺層面,各層級的設備供應商也在逐漸由排斥到接納小間距LED。從目前拼接墻標配的硬件設備拼接控制器來看,產品由最初的接口固定分辨率輸出,為了適應小間距LED產品信號接入特點,開發出了接口分辨率可自由定義。由當初的LED小間距廠家全行業尋找能自定義輸出分辨率的拼接器,到現在全行業的拼接器都已經支持或正在嘗試支持LED拼接,這不能說不是一種技術對市場的妥協和進步。
我們不難發現,LED小間距產品在由傳統的商業顯示載體,逐漸滲透到專業顯示領域,從產品本身,到后臺系統,無時無刻不在調整,完善。
2.“智慧”下的LED綜合研判顯示平臺
對于LED顯示系統,在當前的“智慧”背景下,是數據流呈現的最后一環。然而從源端的數據采集,傳輸鏈路,數據存儲,解碼再現各個環節的技術實現都已經向開放接口,統一協議,高度兼容的方向發展,不能不說LED顯示系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系統開放良機。在大數據的背景下,不同階段的系統融合會更加迅速,LED顯示系統會更加開放,在系統的整體性,穩定性,聯動性和操控性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