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智慧城市的推波助瀾下,建筑智能化工程率先受益,上中下游產業紛紛在“激流中猛進”,智能建筑、安防、綜合布線、智能家居等相關的企業無疑也迎來了技術、產品以及商業模式的再次變革。
尤其在互聯網、物聯網的浪潮下,海量大數據的迸發帶來了又一輪發展契機,誰能挖掘出適應時代發展的解決方案、摸清新經濟環境下的發展趨勢,以及牢牢鎖住用戶的目光,都將是智能化時代的重要思路方向。
在12月15日舉行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建筑智能化峰會(廣州場)”上,以“商業建筑智能化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為主題,行業內專家及知名品牌領導圍繞智能、安防、照明、智能家居、系統集成等創新技術與應用作展開精彩演講,共同探索智能化行業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快速發展下的新趨勢。
當前,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正成為現有階段的主流技術,對建筑物之間的互聯互通、建筑物內各子系統之間的資源共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總院顧問總工程師張文才致辭說道,5G時代正在引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數據智能處理和交互方式的內源智能體系構建作為城市與智能建筑新藍圖,將成為推動現代建筑工程發展的重要引擎。
只有內部的設備能夠巧妙地聯動起來,智能建筑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這點也決定了綜合布線在數據中心當中的地位。羅格朗技術經理王汝強表示,很多人認為光纖在速度和長度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銅纜布線和互連仍然非常活躍;與光纖不同,銅纜布線通常都是一根一根的,因此理線和后期維護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羅格朗提出了單模塊維護方案。
衡量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質量優劣的原因很多,然而所有東西都有使用年限,如何選擇、設計以及使用什么樣的產品,都可以適應產品的生命周期。同方研發總監劉凌云認為,由于光纜性能的優劣取決于光纖條子,材料選擇的合理性決定了它能用多久,因此結構先進性是影響布線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今年陸續落地的標準則對布線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設備之間的數據交換量呈爆發性增長,除了有源設備高處理的能力,還要依托與光纜或者銅纜的連接。用戶希望用一臺設備、一條網線或者一臺機柜就可以承載一棟大樓的連接需求,愿景雖好,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耐克森技術支持專家王君原如此道來:“布線一次投入要收益多年,將未來的帶寬需求作為重要考量對象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如今,“智慧傳輸”已成為布線行業和領域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如何才能使布線基礎設施變得智慧起來呢?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工程智能設計分會副秘書長張宜在這方面有獨到的見解。若要把智慧布線整個規范下來,其技術延伸可分成三個階段,一是把布線系統作為一個基礎設施進行管理,二是由基礎設施的管理變成智能型管理,三是由智能型管理變成智慧型傳輸系統。
光纖通信技術出現后給通信領域帶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如今光纖技術開始滲透于整個通信網,光纖通信有向全光網推進的趨勢。3M通信產品部高級客戶經理黃正為大家介紹了POL光纖到桌面網絡解決方案特點,分別為傳輸快、高可靠性、性價比高;用以太網加銅纜方式做布線和用POL方式,投資可以減少50%以上。
近幾年來,快速發展的微模塊數據中心因其具備綠色節能、可快速部署及易擴容等特點越來越受到業內人士的重視。普天天紀技術支持部經理尹達麗在現場分享了數據中心微模塊的解決方案,她表示,針對微模塊管理方面,普天天紀將監控、UPS、空調和綜合布線等系統進行融合,能夠實現個體到整體的微模塊管理。
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推進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城鎮化發展戰略深度融合,其中城市一卡通應用就列入了新型智慧城市重要評價指標。達實總經理張少華通過無線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快速支付、卡的加密技術等方面對一卡通進行了全面闡釋,他提到,一些RFID的替代卡更多地被大家接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生物識別。
目前建筑智能化企業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如何利用平臺在“互聯網+”生態下轉型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對此,上海大學自動化系趙哲身教授指出,大部分智能化建筑企業亟需轉型,而服務將是重要抓手。同時,趙教授也就自己對國內62家從事能量管理平臺、遠程設備應用平臺和節能改造企業深入調查的結果作了精彩分享。
來自德特威勒的工程服務部經理譚飛軍則談到了智能建筑發生的三種變化:一是采集和傳輸數據的存儲向數字化轉變,使得任何一個弱電系統由垂直發展變成了橫向互聯;二是智能建筑里所有業務系統已從單一功能趨向復合功能;三是智能建筑中越來越多的業務系統需求開始偏向于云端化。
隨著感應器、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智能化應用層出不窮,我們也到了一個該重新思考智能設計的時代。在中國城鎮化進程的迅猛發展下,新建商用、住宅、政府辦公、城市綜合體等建筑集群將迅速擴張,未來幾年智能建筑將迎來爆炸式增長,基于這點,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電氣總工程師陳建飚在現場為大家分享了《價值導向的智能化設計方法》。
云計算和虛擬化等創新技術在數據中心得到廣泛運用,數據中心正在迎來新的變革時刻。在峰會現場,歡聯技術部總監苗勇對商業綜合布線、數據中心、FTTH等做了精彩分享。他表示,云計算給數據中心賦予了全新定義,數據中心已經成為信息化建設的熱點和核心內容。
安全威脅因素不斷刺激著人們的安防需求提升,同時也刺激了安防科技手段對這些事件的預防和加強。英飛拓市場經理楊玥在現場指出,人臉布控是指基于神經網絡深度學習的模型選擇算法,可提供人臉注冊、人臉庫管理、人臉布控、以圖搜圖、用戶管理等核心業務功能。
現代信息社會的建設腳步呈現加速狀態,為了不斷適應建筑工程建設發展需要,相關文件在加強建筑工程勘察設計和監管方面就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耿望陽對最新版《建筑工程設計文件編制深度規定》做了深入解讀,并提到了最新規定與2008年版規定相比之下的主要變化。
隨著家用電器的功率越來越大,傳統的電線電纜已經很難再繼續承載,辨清線纜的阻燃分級并正確選擇十分重要。萬泰科技技術經理王旺初對UL阻燃線纜應用、電纜及光纜燃燒性能以及如何正確選用阻燃線纜做了科普;他認為,業內企業應根據纜線敷設方式和防火的要求,選擇相應阻燃及耐火等級的纜線。
不同于功能單一的住宅項目、寫字樓項目,商業綜合體具有較強的線下消費粘性,智慧停車場就是其中一個分類。瑞立德技術經理梁章福提到,商業綜合體停車場存在著龐大的人流、物流、車流等管理難題,智能停車場企業要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進行更多更實用的創新嘗試。
智能建筑作為智慧城市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在各種技術手段的支持下已逐步提高了適用性和工作效率,但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新的需求、設計和實施不協調、重建輕管等問題。在這種環境下,轉變舊式思維很關鍵,企業除了考慮智能化的應用外,還需要注重系統、產品的經濟附加值和實用值,以真正推動智能建筑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