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點校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編輯:新雨 [ 2011-3-2 9:58:55 ] 文章來源:LED大屏網
內容導航:
逐點校正技術的未來發展趨勢
逐點校正在經歷了90年代末-2008年近十年漫長的萌芽期、2008年-2010年三年的快速成長期之后,即將在理論與實踐的積累過程中、在分工進一步細化、流程標準化、協議統一化、評估規范化的進程中,逐漸步入它的成熟期。
技術分工進一步細化、專業化
在產業分工日益細化、專業化的大勢所趨下,逐點校正的采集設備也呈現出與控制系統分離,日益專業化的趨勢。
對優質的追求和市場競爭的推動,讓越來越多的企業采用專業的逐點校正采集設備,將逐點校正固化為一道標準的工藝制程,而不僅僅是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后的救急之策。只有專業細分,才能實現廣泛兼容,也才能使各細分領域都得到專業團隊持續專注地深耕細作,資源互補,促進技術進步。
更快捷,更簡便,自動化、標準化
逐點校正技術從最初的機臺校正一張大屏需要一個月時間,發展到今天的SV-1系統,近200平方的大屏校正一夜完成,已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未來的逐點校正將沿著高效、簡便、自動化、標準化的路線繼續前行,這是產業需求所決定的必然趨勢。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道路上,除了采集設備的技術革新之外,更需要業內控制系統合作伙伴的配合與支持,行業標準的建設與推廣,還有逐點校正實踐者的經驗積累與交流。
4.3 數據存儲到模塊
led顯示屏制造業一直以來的生產模式是訂單式生產,如今不少大廠開始探索計劃式生產模式,一方面可以縮短供貨周期產生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標準化生產可以從規模上、從管理上產生效益和競爭優勢。計劃式生產意味著模塊或標準箱體庫存,意味著出貨時的組合多樣性;
要適應計劃式生產的要求,逐點校正的數據存儲最佳方式是放在模塊上,而不是像現在大多放在控制系統的接收卡上。當模塊或箱體組裝成顯示屏后,控制系統回讀模塊上的校正數據,或回讀原始數據后自行根據校正目標值生成校正系數,并加以應用。這樣的技術結構,將使得更換模塊后的數據維護工作輕而易舉。事實上,國際上著名的LED屏廠商,如Barco,Lighthouse均采用這種校正數據存儲方式。
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有待行業內形成統一的控制系統與模塊間的數據通信協議。
頁碼: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有意與本網合作者請與《LED大屏網》聯系。未經《LED大屏網》書面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即為侵權。
LED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