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電子信息產業的新挑戰
惠州位于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毗鄰廣州、東莞、深圳、香港,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1990年代的頭幾年,因地產泡沫破滅而陷入發展困境后,惠州確立了“工業立市”的經濟發展戰略,將環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資金密集型的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支柱產業進行建設。經過20多年的發展,惠州擁有電子信息企業1000多家,并形成以大集團為龍頭、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集群,形成了從技術開發到原材料加工和終端產品制造的產業鏈。惠州已成為世界最大的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電池、電腦、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線路板和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 2010年以前,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一直占據全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左右。
但惠州已進入工業化中期,隨著資本密集度、技術密集度和高加工度的提高,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惠州電子信息產業居于產業鏈中下游,由于產業鏈末端對資金和技術的要求不高,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導致行業競爭過于激烈,造成產業結構雷同,產品附加值低且價格不斷下調,利潤空間一再收窄,導致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持續回落,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同時,雖然產業規模較大,產業結構卻不太合理,對以三大集團(TCL集團、德賽集團與華陽集團)為首的大企業過于依賴;惠州電子信息產業外向型特征明顯,以加工和組裝為主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不多。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深入發展。
而與此同時,重型裝備工業和石油化學工業憑借其資本和技術的密集型成為惠州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新方向。在惠州大亞灣,總投資43億美元的全國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及總投資200億元的1200萬噸的南海煉油項目、總投資100億元的天然氣電廠和熱電聯產項目、BYD汽車裝配線相繼開工建設和投產。2010年,惠州市石化行業增加值超過電子行業,產業結構從“一枝獨秀”轉變為“雙管齊下”。石油化工產業已與具有傳統優勢的電子信息產業一起成為惠州的支柱產業,此外,特色農業、生態旅游、商貿物流、汽車零配件、清潔能源、新型建材、紡織服裝、制鞋等產業也異軍突起,成為惠州現代產業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打造世界級石油化工基地
2010年,惠州市石化產業增加值首次超過電子信息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龍頭支柱產業;葜菖徃郯模瑩碛姓贾槿撬姆种坏耐恋刭Y源、豐富的淡水資源、完善的交通網絡和國家一類對外開放的天然良港,為石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便利條件。根據《廣東省石化工業2005-2010年發展規劃》,惠州大亞灣石化區是廣東省重點建設的5個石化基地之一,被定位為世界一流的綜合性化工區。惠州石化產業的發展,應圍繞大亞灣石化區的建設來進行,圍繞如何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來進行。國務院批準實施的《珠江三角洲產業布局一體化規劃(2009-2020年)》更堅定了惠州打造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的信念。該規劃明確提出:先進制造業布局特別是發展石油化工方面,構建以惠州煉化一體化為龍頭,輻射帶動珠江口兩岸地區精細化工差異化發展的格局,要求惠州重點建設大亞灣石化深加工和精細化工高度聚集的世界一流綜合性化工區,并向東莞延伸產業鏈。
惠州石化產業是從零起步的,但卻以令世人驚嘆的速度跨越式發展:“十一五”期間,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和中海油1200萬噸惠州煉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打下了惠州建設世界級石油化工產業基地的基礎。這兩大項目每年可為惠州帶來1000億元的銷售收入。目前,落戶大亞灣石化區的項目已有61個,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尤其在石化中下游和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已投產的石化中下游企業20家,精細化工企業19家。大亞灣石化區產出的煉油、乙烯化工產品原料,有87%留在大亞灣用于生產石化中游產品,30%作為生產石化下游產品和精細化工產品原料,拉動石化產業鏈有原料保障,對增強惠州石油化工的全球競爭力,提高地方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產業格局和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十一五”期間大亞灣石化區產生的效益愈發凸顯,在中海油(惠州)及中海殼牌兩大石化龍頭項目的帶動下,惠州已形成了石化中下游產業鏈,大亞灣石化區也已成為“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園區”,集聚效應日益顯現,煉油、乙烯及其中下游產業鏈初步成型,具備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在現有每年1200萬噸煉油項目的基礎上,中海油煉化惠州基地在“十二五”期間的煉油能力將改擴建至每年2200萬噸,乙烯項目生產能力也將新建至每年100萬噸。預計到2020年,惠州將成為以4000萬噸煉油、300萬噸乙烯兩個大項目為龍頭,一大批中下游項目蓬勃發展,年產值達4500億元,形成可與美國休斯敦、荷蘭鹿特丹、新加坡裕廊爭雄的世界級石化基地。
立足傳統優勢,打造高新園區
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曾指出,“石化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是惠州未來產業向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轉型以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托;葜輰@‘建設石化、數碼產業名城’目標和‘工業富市’發展戰略,切實發揮石化大項目的強勢帶動作用和數碼產業基礎好的優勢,大力推進石化、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快速發展!泵鎸κ突、生態旅游、商貿物流、紡織服裝等新興產業的沖擊和挑戰,電子信息產業必須迅速找到戰略增長點才能保持高速發展。
多年來,惠州立足于電子信息產業的傳統優勢,著力打造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力爭把這里打造成國內一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近年來,惠州市仲愷高新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積極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堅持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平板顯示、移動互聯網、LED、新能源等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涌現出了如科銳半導體、TCL液晶產業園、平板電視產業化基地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和企業。
經過20年的發展,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由原來的零星式、分散型的發展模式逐步轉向聚集式、園區型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目前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已有包括數碼工業園、金山工業園、產業轉移工業園在內的一大批高科技園區,以此為依托,惠州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手機及數碼產品產業集群。園區經濟已成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特色經濟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和支撐作用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惠州石化產業是從零起步的,但卻以令世人驚嘆的速度跨越式發展:“十一五”期間,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和中海油1200萬噸惠州煉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打下了惠州建設世界級石油化工產業基地的基礎。這兩大項目每年可為惠州帶來1000億元的銷售收入。目前,落戶大亞灣石化區的項目已有61個,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尤其在石化中下游和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已投產的石化中下游企業20家,精細化工企業19家。大亞灣石化區產出的煉油、乙烯化工產品原料,有87%留在大亞灣用于生產石化中游產品,30%作為生產石化下游產品和精細化工產品原料,拉動石化產業鏈有原料保障,對增強惠州石油化工的全球競爭力,提高地方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隨著產業格局和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十一五”期間大亞灣石化區產生的效益愈發凸顯,在中海油(惠州)及中海殼牌兩大石化龍頭項目的帶動下,惠州已形成了石化中下游產業鏈,大亞灣石化區也已成為“中國石油化學工業園區”,集聚效應日益顯現,煉油、乙烯及其中下游產業鏈初步成型,具備了獨特的競爭優勢。在現有每年1200萬噸煉油項目的基礎上,中海油煉化惠州基地在“十二五”期間的煉油能力將改擴建至每年2200萬噸,乙烯項目生產能力也將新建至每年100萬噸。預計到2020年,惠州將成為以4000萬噸煉油、300萬噸乙烯兩個大項目為龍頭,一大批中下游項目蓬勃發展,年產值達4500億元,形成可與美國休斯敦、荷蘭鹿特丹、新加坡裕廊爭雄的世界級石化基地。
立足傳統優勢,打造高新園區
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曾指出,“石化產業和電子信息產業是惠州未來產業向高級化和適度重型化轉型以及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依托;葜輰@‘建設石化、數碼產業名城’目標和‘工業富市’發展戰略,切實發揮石化大項目的強勢帶動作用和數碼產業基礎好的優勢,大力推進石化、電子信息兩大支柱產業快速發展。”面對石油化工、生態旅游、商貿物流、紡織服裝等新興產業的沖擊和挑戰,電子信息產業必須迅速找到戰略增長點才能保持高速發展。
多年來,惠州立足于電子信息產業的傳統優勢,著力打造仲愷高新技術開發區,力爭把這里打造成國內一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近年來,惠州市仲愷高新區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積極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堅持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平板顯示、移動互聯網、LED、新能源等產業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涌現出了如科銳半導體、TCL液晶產業園、平板電視產業化基地等一大批優質項目和企業。
經過20年的發展,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由原來的零星式、分散型的發展模式逐步轉向聚集式、園區型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目前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已有包括數碼工業園、金山工業園、產業轉移工業園在內的一大批高科技園區,以此為依托,惠州形成了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手機及數碼產品產業集群。園區經濟已成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特色經濟模式,形成了一批具有帶動和支撐作用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導航:單基色LED顯示屏 | 雙基色LED顯示屏 | LED條屏 | 全彩LED顯示屏 | 室內LED顯示屏 | LED廣告屏 | 室外LED顯示屏 | LED電子顯示屏 | LED幕墻 | LED顯示屏出租 | LED驅動 |
設為首頁
| 網站建設 | 商務信息
| LED顯示屏資訊 |
本站動態
| 關于LED大屏網
| 網站RSS | 網站地圖
| 友情鏈接
本站實名:LED大屏網 | LED大屏幕 | LED顯示屏 | 國際域名:www.saemoetchemins.com 版權所有© 2004-2011 深圳中投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郵箱:LED-100@3v.cn 客服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