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LED產業鏈發展不均衡 投資過熱顯現
編輯:JACK [ 2009-12-28 11:42:17 ] 文章來源:LED大屏網
盡管LED前景誘人,廣受追捧,但作為發展中的高科技行業,目前仍風險重重。居于行業弱勢格局中的我國LED企業面臨著更多的問題。
最大風險是無核心技術
LED資深專家鐘群博士表示,LED應用的風險在于無核心原材料、無檢測平臺、無專利、成本高、無次序市場、無標準,歸根結底是無技術,尤其是無核心技術。
據悉,從上游的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到中游的封裝,再到下游的應用,技術特征和資本特征差異很大,行業進入門檻逐步降低。上游外延片具有典型的“雙高”(高技術、高資本)特點,上游芯片也具有技術含量高、資本相對密集的特點,中游封裝在技術含量和資本投入上要低一些,而應用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資本投入最低。
而我國LED產業具有典型的不均衡產業鏈結構。2008年芯片、封裝和應用的產值比為1:9:22,產業發展畸形。總體上看,我國的LED企業非常多,但產值非常低,沒有一個大的企業。2004年,中國LED的總產值都比不上一個日亞化學。雖然這幾年我國LED的發展在不斷向好,但總體情況并沒有根本改觀。
因為無技術,中國LED企業聚集在產業鏈下游,同質化問題嚴重。在激烈的產業鏈下游競爭領域中,一些企業打起了“價格戰”。深圳市量子光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鎮介紹,一小部分企業利用各地政府急功近利的機會,到處安裝各種有品質缺陷的LED產品并進行不正當的價格戰,直接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到處涌現。鐘群也表示,LED顯示屏本來是一個價值非常好的產業,市場最大還是在中國。但目前中國的顯示屏的價格越來越低,對質量的要求也是越來越低,市場現狀非常混亂,而國外LED顯示屏的價格是我們同類產品的5到10倍。
投資過熱初步顯現
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我國投資過熱的現象已經初步顯現。全國高企委LED專委會主任鄭浩聞認為,從目前國內市場和LED產業數量來看,已出現重復投資的問題。在國家對LED產業支持熱度不減、各地對新LED產業招商力度不斷增強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抓住有價值的技術或有優勢的核心競爭力,需認真思考。
據高工LED產業研究中心張小飛博士介紹,在今年的LED投資案中,52%投到了應用,37%投到了芯片行業。在投資來源地上面,臺資占到了半壁江山。不過可惜的是,內地以豐厚的聘禮,迎娶了臺灣三流的技術和二手的設備。他還表示,2009年的投資主要集中于華東地區,傳統LED產業重鎮廣東的投資額較少,未來中國的LED產業中心可能北移。
而劉鎮預計,2009-2010年LED芯片封裝企業的大規模擴產,使得2008年產能過剩的蕭條情景可能再現。他還表示,中國十八個省超過一百個市都將太陽能晶硅項目當做“一把手工程”,與之相呼應,超過一百個城市都將當地的LED公眾照明當做招商引資的籌碼進行壟斷。如此下去,全國LED產業標準、產品標準將無法真正確定和執行。各地都在加緊制定本地的LED小標準,國內LED企業在內需上做文章將舉步維艱。而國家六大政策的實效性以及政府進行投資之后可能后繼乏力,使得如何支撐市場繼續繁榮成為難題。
LED顯示屏LED顯示屏|LED大屏幕565x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