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瑞豐光電發布公告稱,擬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可轉債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46,797.40萬元。其中擬用募集資金投入總額1.27億用于Mini LED的生產項目,3000萬用于Micro LED的研發項目,而Mini LED和Micro LED的預投資總額2.3億左右。
此前,國內封裝大廠國星光電成立了Mini&Micro LED研究院,此次瑞豐光電更是通過直接募資的方式重點推動Mini LED產業化和Micro LED合作研發。目前Mini Micro LED在市場上的話題性極高,但國內封裝廠絕大多數還處在觀望或預研究階段,通過公告也可看出瑞豐對Mini和Micro LED加碼的決心。
業內都知道,Mini LED即次毫米發光二極管,其燈珠間距縮短至100-300微米,并把側邊背光源數十顆大尺寸LED燈珠變成直下背光源數千顆甚至更多Mini燈珠,實現背光源結構的優化。相比傳統LCD顯示技術,Mini LED的高動態范圍成像精細度更高、能耗更低、畫面更細致,并能實現“全面屏”效果。Mini LED作為新型顯示技術,可應用于大尺寸顯示屏、電視和手機背光等,目前布局Mini LED的大型廠商主要包括利亞德、三安光電、國星光電、華燦光電、晶元光電、隆達電子等。
1、相比傳統LCD顯示技術、OLED新型顯示技術,Mini LED具備畫面及成本優勢
OLED作為率先產業化的新型顯示技術,具備自發光、可柔性、色域廣、可實現全面屏等特點,目前已被應用于蘋果、三星、華為等高端手機產品。相比OLED,采Mini LED背光設計的LCD面板厚度與OLED面板基本一致,同時,Mini LED擁有更致的屏幕表現以及更低的成本,以6英寸手機面板為例,目前普通LED背光設計的液晶面板成本約20-30美元,柔性OLED成本約為80-100美元,采用Mini LED背光設計的液晶面板成本約為40-50美元。
Mini LED與傳統LCD、OLED、Micro LED顯示技術的主要參數比較:
2、Mini LED顯示技術將受益于“全面屏”時代的來臨
“全面屏”的基本要求是屏幕長寬比大于16:9以及屏占比大于80%。2017年年初,LG G6和三星S8/S8+發布后,市場反應超預期,2017年9月全球智能手機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全面屏”新產品,比如蘋果(IphoneX)、三星(Note8、S8/S8+)、小米(Mix2)、華為(Mate10/Mate10 Pro)、VIVO(X20)等。
全球市場對“全面屏”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全面屏”手機的開發節奏將會持續加快并迎來銷售高峰。據CINNO Research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面屏”在高端智能機市場的滲透率為6%,2018年會飆升至50%,2021年將會達到93%。從智能機面板的維度來看,2017年全球“全面屏”面板的總出貨量預計為1.39億塊;2018年全球“全面屏”面板的總出貨量增長至14億塊;2021年幾乎所有的用于智能機的面板都會轉向“全面屏”方案,預計總量將達到29.68億塊。
目前,高端智能手機全面屏的主流技術是OLED,但受到專利保護及技術水平的原因,OLED面板市場已被三星壟斷,終端廠商的議價能力較差。據Android Headlines統計,三星目前已控制99%的OLED手機面板市場。隨著Mini LED產品的逐步量產,具有畫面及成本優勢的Mini LED顯示技術,將構成對OLED技術的有效替代,Mini LED產品具備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此外,我國智能手機品牌的崛起,也有利于國產Mini LED屏幕的大規模滲透。
全面屏出貨預測
3、Mini LED顯示技術的優勢有益于對高端電視產品的滲透
據中怡康數據顯示,2017年55寸及以上尺寸、高清畫質的電視產品零售量保持快速增長。高端電視市場目前采用的主流屏幕技術為OLED,但受到技術水平的限制,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仍受到良率低、市場被三星及LG壟斷、價格較高等不利因素的影響。Mini LED技術作為新一代背光源技術,可使用100至300微米級別的LED顆粒,替代目前毫米和亞毫米級別的LED顆粒,實現數十倍于目前屏幕背光源的獨立分區數量。更小及更多的LED晶體顆粒可以在背光源實現更多分區的HDR精確亮度調節,在色彩、動態對比度調節、柔性方面持平甚至領先于OLED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