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D小間距顯示市場發展趨勢
LED小間距(≤P2.5)顯示產品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前幾年每年翻倍的高速增長、以及中國廠商一家獨大的市場格局后,目前仍保持較高增速,根據 LEDinside研究顯示,2018年室內小間距(≤P2.5)市場規模約為19.97億美金,年增速高達39%,主要來自于未來超小間距趨勢的持續發酵,預估其2018~2022年CAGR將達28%。
按LED小間距顯示的點間距來劃分,2018年全球LED小間距最大營收占比的間距已經來到P1.2~P1.6,大概占比39%,隨著消費者對顯示效果要求的逐漸提升,伴隨成本的進一步下滑,未來幾年P1.2~P1.6以及更小間距P1.1以下的產品將最具成長動能,預估2018~2022年的CAGR分別達32%和62%。
全球LED小間距顯示市場規模預估
近年來,隨著Mini/Micro LED等超小間距顯示技術的發展,市場格局正在慢慢發生著變化,在超小間距(≤P1.0)顯示領域,國內外顯示屏廠商相繼推出間距為P0.7~P0.9的產品,積極布局超小間距顯示領域,甚至包括很多傳統面板廠商也都積極加入這場“角逐未來顯示話語權”的商戰,紛紛通過資本、技術等手段開發并推出相關產品、開拓渠道以搶占市場。
按LED小間距顯示的應用場景來劃分,大致可分為廣播應用、安防監控、企業及教育、零售、公共區域及交通、酒店及影劇院六大類。從占比來看,目前LED小間距顯示屏最大的應用來自企業及教育,大概占比39%,商業零售其次,占比19%;從未來的增速來看,隨著商業顯示的逐漸成熟、性價比的提升,預估這兩塊市場也是最具成長空間的應用領域。
LED超小間距(≤P1.0)主流封裝技術對比
隨著Pitch的逐漸縮小,對于傳統SMD封裝形式來說,由于單顆LED器件太小,加工精度和工藝難度都相應提高,受限于現有的設備與配套裝置的精度水平,目前的室內小間距封裝量產產品維持在0606LED,已經接近其物理極限。
SMD與COB封裝技術結構對比
相較于SMD封裝,COB有許多優勢,可有效避免SMD封裝的小間距LED因潮濕、靜電等環境或人為因素造成死燈、壞燈的問題;發光均勻,近似面光源,可有效消除摩爾紋,降低眩光及刺目感;相對于SMD通過四個焊點散熱,COB LED直接貼裝在PCB上,直接通過PCB板散熱,散熱效果好;COB技術取消了SMD支架與SMT回流焊環節,無需焊風險,可靠性更高,COB做了表面保護,可以承受更大的外力,因此可以減少后續損壞和維修的成本。
當然,目前COB在成本上會較高,RGB LED芯片放置在PCB上,采用黑膠固定,多了開模的成本,規;蟪杀居型玫浇档。
SMD與COB封裝技術顯示性能對比
國內相關廠商持續發力COB小間距顯示
目前顯示屏廠商也在積極研發COB封裝應用于小間距顯示,并推出相關產品,例如國內廠商雷曼股份,目前在COB小間距顯示可量產的產品間距有P0.9/P1.2/P1.5/P1.9,未來可實現P0.5以上的點間距。
與其他顯示屏廠商相比較,雷曼除了擁有十多年的顯示屏制造經驗,主要優勢還在于雷曼具有14年的LED先進封裝經驗,以及4年的COB技術研發積累,依托豐富的封裝與顯示技術經驗積累,其產品在可靠性、色彩飽和度、色彩一致性等方面表現優秀,已廣泛應用于安防、軍工、商業等領域。
雷曼光電小間距COB高清顯示已成功應用于指揮中心、監控中心、會議室等
顯示技術涉及多個環節,雷曼圍繞COB進行全產業鏈技術的集成創新,包括LED芯片波長、亮度的校正;滿足高可靠性和長期應用PCB板技術;滿足高集成COB顯示要求的驅動IC;滿足拼接屏光色一致性要求的校正;在封裝技術上采用透鏡壓模成型工藝減少批次成型的差異性。通過解決COB出現的新問題來提高整個顯示產業鏈的技術進步。
雷曼光電圍繞高顯示品質進行產業鏈和COB的技術創新
除了目前的小間距顯示,關于未來顯示技術Mini和Micro LED,雷曼也有相應的規劃,預計明年三月推出P0.9的Mini LED,在2019年二季度有望推出倒裝工藝的P0.6Mini LED,2020年有望推出Micro LED,此外,COB顯示技術也是Micro LED技術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
目前COB小間距在LED小間距市場的占有率低于5%,隨著市場對COB顯示技術的認可度不斷提升,以及顯示精細化趨勢的發展,未來COB小間距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