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往的Micro LED技術面臨器件效率差、熱可靠性低、高分辨率Micro led顯示屏互連技術不足等關鍵性問題而得不到普及。但是,現在的Micro LED技術有了新的進展。
據外媒報道,由材料科學和工程系的李教授Keon Jae以及來自生物科學系的教授Daesoo Kim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使用基于各向異性導電膠膜的轉移及互連技術,開發出了柔性垂直Micro LED(微發光二極管)(f-VLEDs)技術。
圖1.μ-LED(Micro LED)技術比較(Image:KAIST)
報道指出,該研究團隊通過ACF粘合工藝的精確對準,采用同步傳輸和互連技術,設計出新的轉移設備并制造出一個f-VLED 陣列 (50x50)。與橫向Micro LED相比,這些f-VLED的光學功率密度 (30 mW/mm2) 高出了3倍,且可以通過減少薄膜LED內部的熱發生量來提高熱可靠性及延長工作壽命。
在研究過程中,該團隊將新發明的f-VLEDs植入老鼠頭蓋骨和其大腦表面之間的狹窄空間,并通過照亮大腦表面深處二維皮層區域上的運動神經元,成功地控制了老鼠的行為。
據李教授介紹,此類柔性垂直Micro LED可用于低功耗智能手表、移動裝置顯示器和可穿戴式照明產品。此外,這種柔性光電器件也適用于腦科學、光治療以及隱形眼鏡生物傳感器等生物醫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