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東莞勤上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上光電”)因涉嫌信息披露違反證券法律法規,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控委員會關于對其公司及相關人員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的公告。這已經是近幾年來,勤上光電因信息披露違規或失實,第三次受到政監會的處罰。在證券市場,很多投資者甚至將勤上光電提名為“2017年黑榜上市公司”,可見,勤上光電在資本市場即使不是“臭名昭著”,也算是“劣跡斑斑”了。
憑心而論,勤上光電在LED行業也算是一家不錯的企業,可為何它會在資本市場里表現得如此的不堪,給業內人士一種已經墮落成為只會講故事,不再好好干實事的光電企業?
縱觀整個led顯示屏行業,我們將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很多沒有上市的企業,削尖了腦袋想要上市;而上了市的企業,馬上變得“面目全非”,不再腳踏實地干老本行,開始學會了講故事,甚至為了講故事,連“馬甲”也更換了。
作為LED行業的上市公司,勤上光電的變化并非特例。我們知道,雷曼股份在上市以前,其封裝領域在行業內占據著不小的地位,可如今,雷曼在LED封裝的產能,與木林森、國星等企業相比,完全不能相提并論。雷曼在led顯示屏封裝領域的影響力日漸衰微, 曾經辛苦打下的江山,逐漸被其他公司所取代。
曾幾何時,原本一心干著實業的企業,在進入資本證券市場后,紛紛開始“脫實向虛”,逐漸淪為了資本的附屬品?淪為證券市場的奴隸?
誠然,我們也不諱言,企業追求利益原本天經地義,無可厚非。在當前led顯示屏行業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的利潤普遍較過去下滑的情況下,企業通過資本的運作,橫向或縱向整合資源,發展壯大自己更是勢在必行的事情。但是,作為上市企業,我們在四面出擊的同時,是不是應該靜下來想一想,我們是否忘記了自己的初心?
led顯示屏企業上市的目的本是為了更好地謀求發展,借助資本的力量發展壯大自身,但這種一旦入市,資產證券化后,便開始“不務正業”的行為,的確值得我們反思。作為led顯示屏上市企業,本該以身作則,利用上市公司的優勢,更好地發展自己的主業,為行業發展盡更多的責任。
然而,資本市場的魔力,卻讓一些上市企業迷失了自我。有的led顯示屏上市企業故事講得非常好,為了讓業績報表更好看點,為了博得更多的資本博弈,往往是不惜弄虛作假,甚至不擇手段。這種行為無論是對行業,還是對投資者而言,都是極不負責任的。它極大地傷害了企業的形像,辜負了投資者的信任,同時也會給整個行業帶來非常不利的負面影響。上市企業手里攥著更多的資金,本來應該發揮領頭作用,將資金投入到產品的研發創新中,從而造福整個行業。
但當前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我們個別上市企業生產的產品并不是最好的,甚至不如一些未上市的中小型企業。比如,上海三思,作為一家成立多年,卻沒有上市的企業,其產品品質及影響力,在同行中都可謂是佼佼者。
不過,話又說回來,LED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胡作非為”,也不完全是“見利忘義”式的,也有逼上梁山的無奈。誰叫上市企業需要一張好看的業績報表來提振投資者信心呢?畢竟,LED行業里也并不缺乏上市后依然堅守主業,一心一意發展的企業,如艾比森上市后耕耘led顯示屏行業的初心始終不變,但是,led顯示屏行業發展至今,產業已經相對成熟,企業獲利的能力較之過去大大地降低了,繼續這種單一的經營模式,往往很難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這也是艾比森去年市值縮水的原因之一。
因此, 如何平衡資本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以及確保企業夠吸引資本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于“本行”是led顯示屏上市企業必須面對的一道課題。只有把這門功課做好,我們led顯示屏上市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自己,為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從而不辱上市企業之名。
(來源:搜搜LED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