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的一月又來臨,恰過年中,到了年中總結之時,總是幾家歡喜幾家憂,而其原因,多在于無奈與利益之間的徘徊。這不,就在筆者隨意瀏覽著網頁新聞之時,一條新聞吸引了筆者的眼球。新聞形式以及內容并沒有太過突出之處,其矛盾卻引起了筆者的興趣:低價中標與企業價格戰。
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總是為我們所稱道,但不免會在進化的同時產生一些并不能與時俱進的觀念,或者說,總會有那么一些觀念會經過部分人的斷章取義,進而對社會以及行業產生潛移默化的負面影響,今天,筆者來結合價格戰給大家說一說傳統精神“物美價廉”與新時代精神“工匠精神”。
物美價廉,解釋很簡單,東西好、價格便宜。可以說是千年來的大眾追求。然而,在數字標牌行業來說,這樣的詞卻得到了不一樣的發揮。以招標場景為例,往往會有這么一條無論是在大眾腦海或是在政府政策的反腐條例催動下的那么一條規定,大意是這樣的:在滿足所給招標條件的基本情況下,最低價者中標。
好了,我們切過一段,來說說這個在邏輯上看似毫無問題的規定。問題之外,我們需要考慮的是:作為招標人,是否了解所招標物品的“隱藏因素”。眾所周知,在我們完成一系列產品的同時,往往可以通過降低某些“隱藏因素”進而提升產品的外在參數。其隱藏因素包括產品的穩定、用料、結構省略等。如若不明所以的招標人,往往“以參定標”,會導致的后果,輕者往往在產品的后續維修保養方面產生巨大消費,而在部分中小型企業,后勤服務不完善的情況之下,這筆消費更甚。重者,如同三星往日三連炸,導致項目直接體無完膚。
然而招標人不專,這并非是唯一原因,另一原因,就是筆者談到的“在政府政策的反腐條例推動下”的規定,導致部分項目負責人不敢越雷池一步。
物美之美,不僅僅在于外在參數上的達標,也需要差評上內部“隱藏因素”的保證。價廉之廉,則是在相對與產品品質價值上的同類對比。不同檔次的產品則無所謂價廉。
下面我們來看看“工匠精神”,如果說物美價廉是對招標人眼光的要求,那么工匠精神則是對企業的產品生產態度的要求。百度上是這樣的解釋“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
千年以來,中國并不缺乏巧手之工匠。如果說工匠精神是自德國始,我們還需多學習。中國古代園林藝術、陵園藝術等,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強人們的工匠精神。換言之,中國如今月薪上萬的研發生產員工,有些并不如古代薪資僅夠自給自足的奴隸工匠。工匠以工為事,以匠為業,百死不悔。要將工匠精神,必須有一群百死不悔的工匠,為行業之發展做出努力。敢于直面苦難,沖出重圍。而中國如今的企業家,多數也缺乏了自古以來的“商人精神”,以行業發展為己任,以社會之發展謀利企業之發展,以企業之發展再濟社會之發展。
“以質抵價”的價格戰如何減輕?并非企業家個人之事。需要招標人擁有著專業的評判資格,企業擁有著質量為先的理念,再加上一群兢兢業業的工匠們。終歸結底,未來還是品牌的時代,認清物美價廉的本質,找到工匠精神的核心。相關機構部門也應根據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對相應規定進行改革,雖說“成由勤儉敗由奢”,也應“門當戶對”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