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增長以及精神文明需求的提升,看電影日漸成為人們最喜歡的休閑方式。但有時一些電影院屏幕的分辨率常常讓人頭疼不已。一套強悍的影院播放系統是許多影音發燒友的夢想......
一直以來,電影院的觀影顯示江山牢牢被投影技術所壟斷,LED顯示產品在影院領域的應用只占小部分,如售票處用于滾動播放電影場次排期的led大屏幕幕、等候區播放的電影預告片以及一些電影合作方的商業廣告的屏幕等等,而隨著小間距LED顯示技術的發展穩定,打破了傳統led顯示屏近距離觀看效果不佳、屏幕過亮等局限,讓led顯示屏有了進入影院觀影大屏市場的可能。
前不久,三星電子將推出最新的視覺顯示大作——一款尺寸為34英寸配備HDR高動態范圍圖像技術的LED影院顯示屏。作為全球首款配備此項技術的LED影院顯示屏,其畫面更加鮮活生動,色彩呈現更加精準,播放的影像更加栩栩如生。
34英尺的電影屏幕非常符合現代影院的規格。除了能夠顯示出4K(4096×2160)分辨率的LED畫面之外,這塊屏幕還超越了DCI規范的要求(國際數字電影標準)。據業內人士介紹:在呈現真實的視覺影像方面,三星這款新屏幕的能力已經超越了傳統上基于投影的技術,即使是最資深的觀眾也會被其深深折服。
那么是否就意味,從今往后led顯示屏就能一帆風順踏入影院市場?
事實上單純從技術層面來說,現在業內的室內P0.8小間距LED產品技術已經很穩定了,甚至p1.2的小間距產品已基本實現量產,它們不僅清晰度可以與DLP等投影技術匹敵,還能可以通過led顯示屏無縫拼接很好的擺脫了大屏播放面積的限制,同時具有柔性大等優勢,曲面led大屏幕等產品還可以為大家創造更好的觀影感受。
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正視當前投影技術在電影市場的壟斷地位。在LED小間距出現之前,能同時兼顧高清晰度和大顯示面積的顯示技術,有且只有投影可選。當前DCI(國際數字電影標準)規范確保了數字影院放映系統在技術指標、生產制造、質量控制等方面達成國際化統一標準,形成了國際通用的數字影院系統認證標準。而DCI在建立認證標準的參照技術,正是由TI發明并發揚光大的DLP投影。而且,對DLP鐘情的不只DCI組織。2009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理事會將DLP認定為色彩精確度方面的行業標準,該技術而成為全世界電影院、后期制作室和3D技術制造商的首選。
而我國也根據DCIV1.1版和SMPTEDC28(也重點參考了DCI的基本原則、內容和指標),制定了相關的“數字影院暫行技術要求”GD/Jo17-2007。該標準大多數指標是和DCI標準相同的,這也是遷就了DLP的壟斷優勢霸王地位。在技術方面led顯示屏想要成功進入影院市場的阻力也是很大的。
同時業內人士從市場考量來分析,當前led顯示屏進入影院市場的可行性也有待商榷,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價格太高,就好比說三星的這款產品,34英尺的尺寸對于標準影院來說還是太小了,目前一般影院的幕布尺寸都在45——65英尺,而IMAX的屏幕寬度更是達到了72英尺。而如果三星的三星這款產品想要做到這種尺寸,那么價格無疑是讓人咋舌的。
因此,綜合來看,目前的市場環境是:LED小間距大屏大多針對的是一些高端影院市場,大面積的市場開發還為時尚早。不過這并不意味這完全不可能,三星這款產品也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針——順小間距LED之勢切入電影市場確實可行。但是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這其中技術和成本必須實現突破的重要性,而無論是行業通過產能優化,降低成本解決產品價格過高問題,還是改變市場固有認知,讓拍攝、后期、發行、院線等環節組成的電影生態環境整體接受LED,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而在這個過程中,屏企需要做的就是不斷磨練“內功”,不斷優化產品的技術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