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7年,顯示業界風云突變,整個行業都掀起了一陣陣風浪,大事件不斷發生,形勢詭譎多變。這一年,全世界的顯示技術蓬勃發展,無數的黑科技爭相上場,讓人眼花繚亂,F在,就請跟隨OFweek顯示網小編一同來盤點2017顯示行業的十大新聞事件。
一、京東方OLED柔性屏量產 打破韓系壟斷
5月11日,隨著第一片柔性OLED高分辨率觸控顯示屏的點亮,中國首條6代柔性OLED生產線——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OLED生產線正式投入生產。并在10月26日正式進行量產,華為、小米甚至蘋果都已派人前去進行接觸。
BOE(京東方)成都第6代柔性OLED生產線總投資465億元人民幣,于2015年5月開工建設,2016年7月主體廠房封頂。設計產能為每月4.8萬片玻璃基板(玻璃基板尺寸為1850mm×1500mm),定位于高端手機顯示及新興移動顯示等產品。
6代AMOLED作為現在最先進的OLED量產面板,已經成為各家廠商的必爭之地,除了天馬和京方之外,上海和輝也已經動工第6代AMOLED面板生產工廠,預計在2018年8月開始生產設備搬入和調試,2019年1月開始試生產,2021年實現達產。
作為新型顯示發展方向之一,AMOLED在高端智能手機及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市場的應用前景廣闊。據群智咨詢數據,從移動終端面板發展來看,到2020年,柔性AMOLED在整個AMOLED產能中占比可達65%,2017年和2018年是柔性AMOLED增速最快的兩年。
編輯視點:
OLED在以前完全由三星于LG壟斷,因此國內手機廠商在選擇上非常被動,失去了議價權。如今由于京東方OLED屏幕的量產,徹底宣布了韓系廠商壟斷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國將擁有自主產權的OLED屏,可以不用再看其他人的臉色。
二、海信集團收購東芝 雄心勃勃布局海外
11月14日,海信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海信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與東芝株式會社在東京聯合宣布:東芝映像解決方案公司(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Corporation,簡稱TVS)股權的95%正式轉讓海信,轉讓完成后,海信電器將享有東芝電視產品、品牌、運營服務等一攬子業務,并擁有東芝電視全球40年品牌授權。該項股權轉讓金額暫計為129億日元,預期將于18年2月底完成交割。
擁有142年歷史的東芝在顯示技術領域引領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全球科技品牌價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東芝電視銷量仍位居日本市場前三(IHS)。
今年以來,海信清晰地確定“U+Q”和激光顯示兩大發展方向。除了在4K超高清、人工智能、曲面等行業發展趨勢上立于潮頭,同時還在大屏市場上建立自主技術的 ULED 電視產品布局,并在高端超大屏市場上建立新一代顯示技術的激光電視布局。
另一方面,海信的海外研發機構加力搶占創新制高點。截至目前,海信在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以色列等已設立了7處海外研發機構,其中3家位分別位于硅谷、亞特蘭大海信美國總部及新澤西。其中硅谷研發中心正在顯示技術、芯片、光通信、人工智能核心技術等領域發力。
如今收購了東芝作為海信出海的橋頭堡,海信此時已經處在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底部,未來,海信的國際化步伐還將繼續提速。
編輯視點:
目前在彩電行業逐漸萎縮的情況之下,中國電視企業整體出貨量和份額卻逆勢攀升海信此時接受東芝,顯露出了自己的雄心壯志。國際化這條路并不好走,不過有了東芝作為跳板,想必海信接下來的國際化步伐會更加輕快。
三、郭臺銘投610億在廣州建立10.5代面板廠 提前布局8K面板
2017年3月1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個人為最大股東的SDP轉投資超視堺國際科技廣州(SIO)10.5代面板廠,舉行了動土典禮。
郭臺銘親自飛到廣州分享SDP在8K面板上的能力與技術,并透露未來透過智能制造在廣州做顯示器、智能電視、電子白板生產以及高端的液晶技術產品研發。他打算從增城輻射到珠江三角洲產業供應鏈,企圖建構一個8K面板產業生態體系。
SDP總經理孫月衛曾對媒體表示,2019年將會是8K的轉折點,而10.5代線的8K面板是8K生態系中最重要的核心,“當這些技術都能透過我們向外普及時,就能做到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理想,”孫月衛說。
鴻海這條增城的10.5代線今年正式動工后,將在2019年完工,預計將在當地創造1.5萬名面板產業相關技術人員的就業機會,創造920億人民幣的年產值。
編輯視點:
在收購夏普之后,郭臺銘今年的動作頻頻,不僅在年初之際便切斷了三星的面板供應,更是在隨后大肆投資建廠,想要占據行業第一的想法昭然若揭。就在最近,鴻海更是攜手夏普以低價電視搶占中國市場,這種策略目前來看效果顯著。不過當初收購夏普之時,便是由于夏普使用同樣的招數而失敗導致,如今希望鴻海能記住前車之鑒。
四、HKC(惠科)8.6代液晶產線全部投入使用 帶動500億級產業集群
2017年7月3日據重慶市政府網公告顯示,惠科金渝液晶面板8.6代項目的7條生產線已全部投入使用,主要產品32寸、50寸面板已向康佳、長虹、創維等廠商供貨。截至6月底,已投產4萬片母玻璃,產能利用率達到82%,良品率達到93%。
惠科金渝液晶面板項目由惠科電子、重慶渝富集團和重慶巴南經濟園區建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總投資240億元;這是我國首個由混合所有制企業主導建設的液晶面板生產項目,也是繼京東方8.5代線之后在重慶投產的第二個液晶面板項目。
重慶惠科金渝液晶面板第8.6代項目是巴南區史上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從開建到正式投產只用了15個月,創下了全球液晶面板項目的最快投產速度,投產后年產值將達110億元,帶動形成500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
編輯視點:
今年HKC也是大動作不斷,各地紛紛投資建廠,擴大自己的地圖板塊,9月份8.6代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件項目在滁州隆重開工。對于大尺寸面板,顯然HKC有自己的想法與野心。不過在AMOLED方面,HKC也多有布局,面對這種大勢,想來沒有人會無動于衷。
五、LGD擴建越南OLED電視模組工廠
據外媒報道,LG Display公司(簡稱LGD)日前批準了在越南擴建OLED電視模組工廠的計劃。LGD將投資11億美元,用于擴建組裝電視機的越南工廠,而面板則仍在韓國生產。目前LGD越南模組廠人力約4,000多人,未來計劃擴編至7,000多人,2020年前將投資1兆韓元(約9.3億美元)以上。
今年7月份,有消息稱LGD計劃在中國廣州建設一條8.5代OLED生產線,用于制造OLED電視面板。但隨后,韓國政府以OLED視為韓國經濟的戰略性技術,擔心技術外流為理由,拒絕通過審查。
LG Display是全球唯一家大尺寸OLED面板生產廠商,在差異化技術方面領先市場同類產品。
目前,OLED面板產能不足問題依然受到業內關注,據LGD相關人士透露,隨著技術提升,未來這一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價格過高、良品率低等問題也都會得到有效緩解,并且會給OLED電視未來營造廣闊空間。
編輯視點:
由于受到薩德問題的影響,中韓兩國外交受困,因此可以理解當時韓國政府如此做的原因,不過最近一段時間,中韓關系回暖,LGD在廣州的投資可能將通過韓國政府,有望能在廣州也看見LG投資建設的8.5代OLED生產線。
六、蘋果發布搭載AMOLED屏iPhone X 引爆OLED市場
2016年以來液晶顯示市場日益成熟,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隨著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的應用不斷深入,OLED市場在銷量和應用上實現了快速突破。移動顯示設備和新型可穿戴智能設備廠商對OLED屏幕需求較大,加劇了OLED面板供不應求的狀況。
而在9月13日,蘋果發布了搭載OLED屏的iPhone X,更是完全引爆了整個市場。
OLED全稱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是有機發光二極管,基本結構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導體特性之銦錫氧化物(ITO),與電力之正極相連,再加上另一個金屬陰極,包成如三明治的結構。整個結構層中包括了:空穴傳輸層(HTL)、發光層(EL)與電子傳輸層(ETL)。當電力供應至適當電壓時,正極空穴與陰極電荷就會在發光層中結合,產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產生紅、綠和藍RGB三原色,構成基本色彩。
OLED的特性是自己發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視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電壓需求低且省電效率高,加上反應快、重量輕、厚度薄,構造簡單,成本低等。由于OLED自身的特性,每個單元都會單獨發光,無需單獨的背光或者彩色濾光器,因此不但黑的更加純粹,而且在節能省電方面更勝LCD一籌。
代表著未來的OLED屏幕,將在蘋果的率先示范之下,逐漸掌控小型數碼消費市場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編輯視點:
一直以來蘋果都是消費級電子產品中的霸主,只要蘋果做的,便會引得整個行業爭相跟風,就比如蘋果在iPhone 7上直接取消耳機孔,這種明顯對用戶不用好的舉動,也在隨后引得各家效仿。更不用說如今手機已經進入到全面屏的時代,只有OLED才能很好的展現出全面屏的魅力,因此可以預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廠商使用OLED屏。
七、受富士康斷貨影響 三星與LGD結束敵對關系
2016年12月中旬,夏普和富士康已做出決定,將停止通過其合資公司為三星供應電視機LCD面板。原因是在富士康的控股下,夏普計劃在始于2018年4月的財年內,將全球電視機銷量翻番至1000多萬臺。
今年一月初,三星正式與LG Display談判,商討為其供應電視機LCD面板事宜。
此次,LG Display與三星在LCD面板領域的合作尚屬首次。長期以來,兩家公司一直保持競爭狀態,從未使用過對方的LCD面板。
與此同時,三星旗下Samsung Display已經削減了LCD面板產量,轉向下一代面板(OLED面板),并在其后為蘋果供應其所需的iPhone X顯示面板。
不過最近又有了新的變化,今年12月份有外媒報道LGD將提供65吋、75吋和32吋LCD電視面板,給三星電子旗下的影像顯示器事業部(VD)。對此,LGD方面表示:“我們決定從本月底開始向三星供應65吋和75吋LCD電視面板,也正討論這些機型的供應數量。 我們是以中長期合作的角度來洽談供應穩定的方式,并未將這項交叉購買計劃視為短期目的!
編輯視點:
由于鴻海收購夏普之后便決定對顯示面板大幅度漲價,郭臺銘也表示將把價格調成過去的兩倍。因此三星不得不與LGD和解,目前已到了最后階段。內部人士還表示,最快在明年早些時候,LG旗下公司生產的液晶電視面板,就會應用到三星電視上。顯然夏普野心是做到行業第一,對于競爭對手多有打壓,不過此舉倒是促成三星與LG的和解,想必郭臺銘也沒有想到吧。
八、業界大佬紛紛布局3D玻璃 誓要搶占未來市場
種種跡象顯示,3D玻璃已經成為了2017年各位業界大佬的新寵。
3月21日,東旭光電發布公告稱,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作價12.15億元購買旭虹光電 100%的股權。同時向包括東旭集團在內的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 集本次重組的配套資金,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7.5億元,其中11億元投向曲面顯示用蓋板玻璃生產項目。
東旭光電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收購旭虹光電可以完善公司光電顯示產業布局,更好發揮協同效應,穩固平板顯示玻璃國內領先地位,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曲面顯示用蓋板玻璃生產項目是旭虹光電順應 OLED 柔性顯示屏趨勢所采取的重大舉措。旭虹光電現有產品為高鋁蓋板玻璃,是曲面顯示用蓋板玻璃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因此,該項目能夠實現旭虹光電產業鏈的延伸,獲取成本優勢及客戶資源優勢。同時,東旭光作為國內玻璃基板生產領先企業,進入顯示用蓋板玻璃領域能夠與現有玻璃基板產業形成協同效應,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而在此前的2月12日,香港上市的瑞聲科技手機3D玻璃等微型精密元器件項目在常州市武進區開工,該項目投資總額達到了128億元,規劃用地460畝,投產后預計將形成3D曲面玻璃1億只、金屬射頻模組等微型精密元器件1200萬只的年生產能力。
3月13日,比亞迪將投資額為10.5億元,在汕頭市濠江區南山灣產業園建設3D手機玻璃生產線,報道內容顯示,南山灣產業園的3D手機玻璃生產線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30億元。
藍思科技董秘彭孟武介紹,現在已經有三星、華為、小米、VIVO等安卓陣營品牌推出了使用3D玻璃的手機,例如華為榮耀Magic、VIVOXplay6等等,3D玻璃提升了產品的新穎性和顯著的外觀差異性,增加了產品的賣點和售價。
在此前的2016年4月,藍思科技已經定增16億元增加2700萬片/年的3D玻璃產能。
而包括星星科技、華映科技、奧瑞德在內的多家企業也紛紛投入重金發力3D玻璃。
編輯視點:
受到手機行業的影響,無線充電與5G的迅猛發展,以及設備的成熟,3D玻璃正在成為下一個行業熱點,而這兩年也只是3D玻璃的一個起步階段,而在到2020年,3D預計將占到整個蓋板的13%。
九、中國科學院成功研制低成本液晶面板光刻機 打破國外壟斷
今年1月16日從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成功研制了用于微電子光刻的“2-12英寸UVLED平行光曝光模組”及用于PCB、液晶面板和觸摸屏等光刻裝備的“5KW、8KW、10KW汞燈替代UVLED光源模組”系列產品。
為打破液晶面板行業光刻裝備國外壟斷的局勢,針對電子信息領域對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低成本曝光裝備需求,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開展了基于UVLED光源的新型曝光模組研究,突破了LED/LD光學擴展量求解與束角變換理論、LED多自由曲面精確配光技術、紫外波段自由曲面無機光學元件批量化制造技術、光機電系統集成等多項關鍵技術,成功研制了用于微電子光刻的“2-12英寸UVLED平行光曝光模組”及用于PCB、液晶面板和觸摸屏等光刻裝備的“5KW、8KW、10KW汞燈替代UVLED光源模組”系列產品,產品強度、均勻度等多項關鍵指標均優于國外原廠配置,并可滿足2um級線條的制作,產品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液晶面板低成本光刻工藝與裝備開發及應用”項目研發的UVLED光源模組為大勢所趨,采用高效節能環保的UVLED陣列作為曝光光源,通過自由曲面精確配光與復眼勻光方案,實現大面積高強度均勻曝光,滿足現有光刻機汞燈光源的升級改造需求。
單從電費計算,每臺UVLED設備每年可為企業節省約8萬元的使用成本,若目前市場上5萬臺汞燈光刻裝備全部升級改造,每年可節約用電成本40億元。
編輯視點:
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打破國外壟斷,成功研制出液晶面板低成本光刻工藝與裝備技術,值得我們所有國人驕傲,只有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才可以不用受制于人。
十、TCL為布局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狂砸350億
今年3月31日,TCL集團發布公告,華星光電與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正式簽署6代LTPS- AMOLED項目合作協議,計劃投資建設一條月產能達到4.5萬張的第6代LTPS-AMOLED柔性顯示面板生產線,將采用面向最高端面板產品的柔性基板、柔性LTPS制程、高效率OLED、柔性觸控及柔性護蓋等先進技術,采用有機蒸鍍的生產工藝,主要產品為3~12英寸高分辨率的中小尺寸柔性可折疊AMOLED顯示面板。
這一項目將于2020年實現量產,總投資約350億元,其中項目公司注冊資本210億元,華星光電出資110億元,武漢市東湖管委會指定的投資主體出資100億元,總投資與項目公司注冊資本的差額將由東湖管委會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向目標公司提供貸款。
由于AMOLED面板具有輕薄可柔性顯示、高對比度以及反應速度快等優異性能,有利于在可折疊智能手機、可穿戴電子設備、車載以及VR/AR等顯示領域的應用。據IHS數據整理,LTPS-LCD和LTPS-AMOLED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2018年將分別達到41%和30%,占據主要市場份額。
編輯視點:
TCL顯然也是看中了AMOLED柔性顯示面板廣闊的前景,大力投資建廠,為下一代顯示屏幕提前布局。不過投下如此重金進行轉型,也可以看出TCL的決心,不過目前來看,成敗猶未可知。
總結:
2017年是顯示行業的一個大年,在這一年,我國能夠自主研發OLED顯示面板,打破國外壟斷;在這一年,新技術不斷迸發,從業者奮力向前不斷開拓進;在這一年,市場風云突變,投資并購時有發生;在這一年,諸雄崛起,爭霸業界。
目前全球經濟依然處在一種低迷的狀態,急需新的技術和模式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只有技術的不斷更新,才能帶動行業的不斷進步。
顯示行業作為我們人類首先能夠感知到的接收端至關重要,因此顯示行業的發展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顯示行業的發展將會讓我們感知到更加絢麗的世界。
行業的進步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2018年顯示行業又將帶來哪些驚喜,讓我們共同期待。
(來源:OFweek顯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