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俗話說,不想當廚子的裁縫不是好司機。未來的行業競爭一場跨界分金的盛宴正在開始。
12月16日,勤上光電公告稱擬以29億元收購愛迪教育集團。當然,這只是勤上光電眾多收購中的一筆。無獨有偶,長方集團也豪擲上億布局教育產業。跨界教育,是開拓新的領域還是弛緩自己的傳統領域?是對教育產業的看好,還是對LED的信心不足?
12月16日,勤上光電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香港勤上近日與相關方簽署了《備忘錄》、《三方協議》,擬以現金收購Aidi公司持有的愛迪教育集團100%股權,收購事宜初步估值為29億元人民幣的等值美元。一時之間,跨界再度成為行業的熱點詞匯,在行業內引起強烈反響。
為什么跨界教育
不是VR,非無人機,沒進體育
近年來,隨著不斷興起的“VR熱”、“無人機熱”,萌生了很多跨界做產品、樹品牌的實業公司。而規模號稱2萬億美元的體育產業,在萬達、阿里巴巴等大企業的帶動下,體育熱再度興起。LED企業跨界所選擇的也大多是這些領域,比如利亞德投資知名AR新秀MagicLeap坐實VR/AR規劃,雪萊特跨界無人機,雷曼大力發展體育。他們為何會選擇教育產業?
這看起來并不足為奇。畢竟教育是國之根本,而且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教育行業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教育這個廣泛而傳統的行業在風起云涌中加速變革,前景廣闊。由于教育行業的盤子足夠大,加上政策利好,很多非教育企業選擇進軍教育行業。
且看一下由藍鯨教育所整理的今年65起上市/掛牌公司收購列表,就可以知道當前教育產業的投資熱度了。申銀萬國分析師馬曉天曾表示,“教育類企業在A股市場普遍會有一個較高的估值,尤其是與互聯網沾邊的企業。”但目前來看這些布局動作均剛剛起步,能否成為上述公司利潤的新增長點還有待考察。
2016年教育行業上市/掛牌公司收購列表
下了多大的注
是主動求變,還是被動逃避?
從勤上光電和長方集團的各自動作來看,不難看出,這一步跨越,他們可不是小打小鬧、初探試水而已。先來看勤上:
1月4日,勤上光電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溢價逾30倍收購廣州龍文教育(下稱廣州龍文)后,18日晚間,勤上光電再度發布重組草案的修訂稿。
6月29日,勤上光電與龍文教育的重組順利過會。8月11日,與廣州龍文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已就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過戶事宜辦理了工商變更登記手續,本次變更后,勤上光電持有廣州龍文100%的股權。
10月10日,勤上光電發布公告稱以自由資金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勤上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上教育),主營教育投資、事業投資、投資咨詢服務等。
10月12日,與深圳市英倫教育產業有限公司及其全體股東就本次增資及收購事宜達成初步框架協議,本次增資及本次收購完成后,公司持有英倫教育40%股權,并間接持有英倫教育100%控股的深圳國際預科學院40%股權,收購金額為6600萬元。
為進一步完善旗下的教育產業鏈,勤上光電10月10日公告稱以自由資金1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勤上教育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勤上教育),主營教育投資、事業投資、投資咨詢服務等。
11月8日,晚間公告稱,公司于2016年11月8日與何志堅、劉東鳴簽署了《資產轉讓之框架協議》。擬收購何志堅、劉東鳴持有的小紅帽教育股權以及其實際控制或所有的幼兒園股權不低于80%的比例。上述資產初步估值約為8.7億元人民幣。
而本次香港勤上擬初步估算以29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收購愛迪教育集團。
先來算一筆賬:收購龍文20億元、增資英倫教育6600萬元、收購小紅帽教育8.7億元、收購愛迪教育集團29億元、自建公司1億元,僅僅是今年,勤上光電在教育產業上的投資就將近60億元(約59.36億元)。而從具體的布局領域來看,勤上光電主要集中在幼兒教育(學前教育)、國際教育、K12教育領域等。
再來看一下,長方集團今年的主要動作:
6月7日公告稱,為推動公司外延式發展,公司擬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深圳前海長方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擬為人民幣 10,000 萬元,公司以自有資金出資人民幣 10,000 萬元,占總注冊資本 100%。
7月14日公告稱,同意公司與深圳前海易德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長方易德教育產業投資并購基金,基金規模為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
10月28日,長方集團第二屆董事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擬申請坪山工廠土地用途變更為教育用地的議案》公示,由于“惠州長方產業園”即將竣工驗收,公司生產線全部搬遷至惠州長方產業園后,公司計劃將閑置坪山新區工業園申請變更為教育用地(尚需相關部門審批,具有不確定性)。
11月23日,長方集團發布公告,與深圳特蕾新教育集團簽訂框架協議,擬以6億現金收購其60%的股權,標志著公司幼教轉型正式落地。
11月28日,公告稱,長方集團擬通過長方易德教育產業投資并購基金以1.2億元獲得貝殼金寶教育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權,其中6000萬元以股權轉讓的形式收購貝殼金寶34%的股權,另外6000萬元用于增資貝殼金寶(其中520萬元計入貝殼金寶注冊資本,5480萬元計入資本公積)。
看起來,相比勤上光電的大手筆豪購,長方集團2016年教育產業投入大約為20多億元,而長方集團的并購主要集中在幼教領域(貝殼金寶與特蕾新教育均為高端幼教集團),兩家幼教集團在未來也有望產生協同效應。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接連收購兩家高端幼教集團,展現了長方集團“教育+LED”雙主業戰略的推進,多元化的經營也將帶來可觀的未來收益。
對于這兩家企業未來發展,外界也有猜測,也許他們會逐步放棄其原本的、出現了不同程度下滑的LED業務。在今年8月的機構交流會上,勤上光電副總經理、董秘胡紹安也曾指出,隨著勤上光電迅速投資一批課外培訓及學校類教育機構,掌握核心資產,擴大規模,公司將考慮適當的時候剝離LED業務,從而充實上市公司現金流。
跨界并購也有風險
步子跨太大,閃著腰?
步子跨太大,容易閃著腰。據報道,近日聯創光電在終止跨界收購VR企業——南京漢恩數字互聯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后,還要面臨1000萬元收購誠意金無法收回的尷尬。
華融證券分析師曾指出,一些公司急于追逐市場熱點,沒有嚴格評估標的資產質量,不惜高溢價開展跨界并購,導致標的資產估值虛高,同時與公司主業相去甚遠,難以形成協同效應。
深圳智誠海威資產合伙人盧偉強認為,通過并購增強企業實力無可厚非,但并購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競爭優勢,也可能帶來較大風險。即使是同一行業內的并購項目,并購方與標的方原有團隊經營理念、日常管理的融合都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風險。如果并購標的與公司主營業務關系并不緊密,甚至完全是跨界并購,風險將更加明顯,標的很容易成為“雞肋”或拖垮公司主業。